那些身不由己的情
作者:短发时间:2025-04-13 14:39:24热度:0
导读: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隔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莫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一厢情愿?人间的情与爱,有时也是那么不得已,身不由己。而这种身不由己,却造就了一种缺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隔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莫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一厢情愿?
人间的情与爱,有时也是那么不得已,身不由己。而这种身不由己,却造就了一种缺憾之美,像是断了臂膀的维纳斯;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不也是美的吗?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我们常人看来,也许只是觉得那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放手;是一种痛苦的放手。在寻求“道”的僧侣看来,那是最神圣的瞬间,是自我的超越。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为僧为尼,也有被情所困的时候。“困”并非说是执迷于情,也许该注意的是一种选择。即在“道”与“情”之间的选择。这才是为情所困的真意吧。透过苏曼殊的诗句,多少能感受到它当时在为情所困时的心声“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虽道“无情”并非无情,无情便无泪。正因为有情才会流泪。然而出家人,寻求真道岂能儿女情长。剃发即剃爱,剃掉儿女情长之爱。纵然心中偶有颤动,也只能够有如元稹所说的一样“半缘修道半缘君”。可是苏曼殊的选择却是那般果断,让人觉得的是那么身不由己,他有诗言: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这更像是一个经历了沧桑的人所作的选择,更像是遍尝人情冷暖的人所作的选择,世事变化莫测,欢情薄,一朝散向何方?只有“道”才永远不变,寻求永恒的“道”不会感到失望。这是彻悟后的选择,而这彻悟,更是对人间善变之情的一种无奈。
即便非僧非尼,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也是那么身不由己。宝玉在贾家,算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了。缺偏偏要黛玉不行。结果弄得是黛玉吐血而亡,宝玉也出家了。吾人自作了小诗一首:“宝玉结亲日,却是太悲凉。错娶薛宝钗,气死林黛玉。”宝玉的精神可嘉,虽然感情受挫,却能继而找到人生的另一道出口,出家为僧,多少也学得几分禅道。哪里像现在人这般丧失了理智,一旦情场失意,动辄跳楼自杀?
情,因为真而能够持久,因为不得已而显得珍贵,因为不由己而美丽,多少感人的爱情故事,何尝不因为这样才让人感慨万千,称赞不已呢?陆游年少时,与表妹唐婉的那段爱情,谁能忘怀,因为不能忘怀陆游才写了那首凄美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世间最奇怪难解的莫过于“情”,情到了身不由己的时候,诗人充满了诗意,凡人丧失了理智,强者变得脆弱,弱者变得轻生。当“情”与“道”冲突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么“舍生”要么“取义”,强者(理智者)取义,弱者舍生。
曾虑多情损梵行,如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们的爱,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没有诗意i和传奇色彩,那时因为我们彼此都两情相悦;摆脱了身不由己的束缚,应该感到庆幸才对,虽然偶有分别,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假如那身不由己的情算是一种缺憾之美,那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这份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