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929年,18岁的季羡林正在清华大学求学。年轻的季羡林走出鲁西北的小山沟,看到的、接触到的,全是崭新的。这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季羡林来说,一切都充满着新奇和渴望。在美丽、宁静的大学校园里,季羡林如饥似渴
1929年,18岁的季羡林正在清华大学求学。年轻的季羡林走出鲁西北的小山沟,看到的、接触到的,全是崭新的。这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季羡林来说,一切都充满着新奇和渴望。在美丽、宁静的大学校园里,季羡林如饥似渴地扑在知识的海洋里。
 一天,季羡林接到一份家里的电报,上面只有一行字:速归,家里有急事。拿着这份电报,季羡林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急事。于是,他向老师请了假,匆匆地往家里赶去。
 原来,季羡林是季家的独根苗,身上负有传宗接待的重大任务。父母亲在家乡给季羡林说了一门亲。女孩子是离季家只有几里山路的一户人家的闺女,名叫彭德华。这个女孩子比季羡林大4岁,念过几年小学,识得几个字。这对过去山里的女孩子来说,能识得几个字的并不多,也算有点文化的人。现在,家里已全部准备好了,只等季羡林一回来,双方立刻就拜堂成亲,结为百年之好。
 老远,季羡林就看到家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很是忙碌的样子。他感到很奇怪,不知道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急急忙忙地跨进家门,一眼就看到父母亲是一脸的喜气,脸上像绽放出绚丽的花儿。
 季羡林很是纳闷,急忙迎了上去,急切地问道,爸、妈,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您们这么急着叫我回来干什么?母亲笑吟吟地望着季羡林,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水,她拉着季羡林的手,亲切地说道,孩子,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成个家了。我们托媒人给你说了一门亲。女孩子是后山凹的老彭家的二丫头,人我们都看了,身板结实,人长的也没说的。你一回来马上就拜堂成亲,晚上就入洞房,你看新房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季羡林一听,头就炸了,他急忙忙地说道,爸,妈,我才18岁,再说我还在上大学,现在哪能成亲呢?
 父亲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威严地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18岁还小?你看村子里18岁的后生,哪个不早就是几个孩子的爹了,再说,成亲跟你上学有什么关系?成完亲,你马上回北平上学去,媳妇在我们家,帮助种种田,也好给我们两个老人一个帮手。
 季羡林脸涨的彤红,还想争辩几句,父亲唬着脸说道,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自古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还想反了天吗?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就这样定了,你赶紧把衣服换了,迎亲的人马上就要过来了。
 容不得半点争辩,季羡林的婚姻大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到现在人家女孩子长得是什么样子自己都没有见过,季羡林就在一片懵懵懂懂中,把新娘子迎娶到家里了。
 洞房花烛夜。季羡林忐忑不安地轻轻地揭开女孩子头上的那块红绸布,婆娑的烛光中,出现了一个美人儿:只见女孩子娇羞地低着头,两只乌黑的麻花辨垂在脑后,脸庞俊俏,眉毛弯弯,眼睛明媚动人。就这一刹那,季羡林心如鹿撞,心中溢满了幸福和甜蜜。女孩子缓缓地抬起头,眸子里流淌着一缕羞涩和甜蜜。电光火石中,两人的目光就这样对上了,这一对,就再也没有分开。
 婚后笫三天,季羡林就离开了新娘子,到北平继续求学去了。彭德华从此在婆家,勤勤恳恳,纯朴耐劳。她服伺公婆,种田插殃,把个家料理的井井有条。她心里知道,她的那个夫君正在北平求学。从此,她的心里有了牵挂、有了想念,生命中,与季羡林再也分不开了。季羡林也何尝不是,在繁重的学习中,他的心里常常想起他的那个娇美的新娘子,想起了那个叫彭德华的女孩子。
 放假了,季羡林的心早已飞到了家,飞到了彭德华的身边。离家越来越近了。远远的,季羡林就看见了那个正倚在门口的大槐树旁,向村头的那条小路的尽头眺望着的人。看见了、看见了,俩人几乎同时看见了对方。那一刻,幸福和甜蜜在俩人心中激情地燃烧着,仿佛把天边的那片云彩,也燃烧的分外艳丽。
 1933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取名婉如。婉如从小聪明伶俐,秉承了季羡林的聪明,彭德华的娴淑。长大后,毕业于天津大学,后来,成为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1935年,他们的儿子也出生了。
 随着2个孩子的相继出生,季羡林与彭德华的感情也愈加的深厚。季羡林长年在外求学,养育孩子,孝敬父母,种田播种的这副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彭德华的身上了。对此,彭德华是毫无怨言,她深情地对季羡林说,您只管在外一心求学,做学问,家里的一切事情您都不要操心,我能承担下来。季羡林满是惭愧地对彭德华说道,您跟着我受苦了,待我在北平安定下来,我就立刻将您和孩子接到北平来,我们一家人永远生活在一起。
就在季羡林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着时,1935年,他考取了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一去,就是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留给妻儿的绵绵不断地怅然与缠绵。
 在哥廷根大学,季羡林选定了印度学为主修方向,并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辛劳,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奠定了毕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德国求学过程中,他饱尝了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给他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痛苦。但每每想到爱妻彭德华的勤勉和辛劳,想到了尚在嗷嗷待哺的年幼的女儿和儿子,他都努力地坚持了下来。他想到的,总有雨过天晴的哪一天,总有全家团圆的那一天。
 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期间,还演绎了一段凄艳缠绵的异国之恋。这一段恋情,带给双方的是无尽地缠绵和思念。那时,季羡林经常拿着写好的论文请邻居一个叫伊姆加德的小姐帮助打印。伊姆加德美丽漂亮,她正在一所德国一所大学上大三。她在帮助季羡林打印论文时,发现这位来自遥远神秘国度的中国留学生,不仅年轻英俊,充满着朝气,而且聪明睿智,对学术和世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从这位中国留学生那里,伊姆加德获益非浅。就这样,一来二去,一种异样的情愫在伊姆加德内心里缠绵着。她大胆地向季羡林的爱慕之情,并表示要追随他一辈子。
 面对伊姆加德火热的表白,季羡林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伊姆加德不仅年轻美丽,而且有知识、有文化,这些都他十分喜欢和爱慕的。可是,他想到了远在中国的妻子和孩子,这种爱慕立刻就戛然而止。妻子彭德华勤勉辛劳,默默无闻,从无半点怨言,虽然她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决不能伤害羞她、背叛她,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又根深蒂固,无法让他丢掉糟糠之妻。他向伊姆加德讲明了自己已婚的情况,不能再接受伊姆加德的这份感情了。
 伊姆加德非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