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哭嫁歌》
作者:托产时间:2025-04-11 21:51:34热度:0
导读:“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从婆家到夫家,是一次生别离。岑溪,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哭嫁的习俗。随着婚姻自主风气的形成,这习俗已渐渐地为更多的欢庆与时尚的方式所置换;但作为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哭嫁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从婆家到夫家,是一次生别离。岑溪,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哭嫁的习俗。随着婚姻自主风气的形成,这习俗已渐渐地为更多的欢庆与时尚的方式所置换;但作为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哭嫁歌》还在庙堂里以及人们冬日取暖夏日乘凉的时候响起。
哭嫁在岑溪年代久远,相沿成俗,哭嫁习俗的形成及哭嫁歌的积累是过去婚姻不自由和妇女命运的悲惨见证;但哭嫁的习俗在六、七十年代的岑溪也可见到。在婚喜的日子里,新娘的嫂嫂们,总要陪新娘哭上几次。不过这哭是没有眼泪的,只不过是礼节性的仪式而已。
《哭嫁歌》是过去父母包办婚姻的产物,《哭嫁歌》的内容多为哭父母、骂媒人等等,哭嫁是哭一阵唱一阵,哭声凄婉绵长,催人泪下。“阿叔阿婶(爹娘)啊,日子到头冇讲听啊,一双布鞋做不成啊!”在六十多年前的岑溪,父母不但包办婚姻,而且结婚的日子也是到出嫁了才知道的啊!从这段歌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勤劳又孝顺的姑娘的悲伤。她最担心的,不是自己今后的命运,而是对父母大恩未报的痛惜。她要送一双布鞋给父母;可恨布鞋未成,日子已到,怎不叫她伤心不已呢!接着的另一首《哭嫁歌》,表的也是对父母的“怨”―――“阿叔阿婶啊,日子到头冇讲听啊,今朝又看一朝牛啊。看牛返来日子到啊,(白)猪肉熟了我要吃,彩礼来了会吵我心忧。”这段《哭嫁歌》表达直白直接。这个勤劳的姑娘,显然不知道出嫁的日子已到,在出嫁的早上,还去看牛呢。这些《哭嫁歌》,表面上,姑娘在“怨”,但表达的亦是对父母的难分难舍之情。
《哭嫁歌》的内容是随意的,各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旧时因为穷,嫁给别人作童养媳也是有的,像下面一首歌,应该就是年岁尚幼的小姑娘哭诉的吧――“阿叔阿婶啊,你冇米加多两瓢水啊!加多两瓢水养多年啊,屈坏你女好娇嫩啊,难道亲娘你能放落你心头!”好可怜的小人儿,也许才十岁左右,个子没有桌子高呢;她小小的愿望是多么的微,叫人欲看不忍啊!
与亲人的分别是难舍的,但难舍也要嫁啊,深明大义的姑娘终于从泪眼朦胧中回过神来,要看一看到底嫁到哪里去。于是又有了关于去处的一些哭嫁歌:“阿婶啊,亲娘啊!要吃红薯芋头街边有啊,
何必嫁我到山头(沟)。山上大芒(竹芒)生到瓦檐(屋檐)口啊!山麒钻到檐街(走廊)头;日间听到山水响啊,晚间老虎来挨墙啊!“显然,这位姑娘是嫁到山沟里的,等待她的是芒刺、山麒、老虎等可怕的东西,姑娘怎能不哭一阵来悲一阵?
哭嫁,伴随着太多的忧伤,长长的泪水有时候会流三天三夜,一直流到夫家的轿子抬进来,姑娘才知道怨爹怨娘都没用,她终于把这怨转移到别人身上―――“阿叔阿婶啊,你昨晚围园围冇紧啊,使得三村六垌牛牯撞烂园啊!”“阿叔阿婶啊昨夜煎鱼冇遮盖啊,引得三村六垌野猫来啊!”这些哭嫁歌,是冲着来围观出嫁场面的村上人来的,本来婚姻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未知数,你这些幸灾乐祸的村人还要来看我的笑话,难怪正在不快中的姑娘骂他们是“牛牯”和“野猫”呢!
毕竟是隔代亲,或许是礼已收,彩轿要起程了吧,一个有点泼辣的姑娘,骂过人拜过祖宗之后终于凄凄切切要出嫁啦,对着祖母,她温和地哭道“阿婆啊,高年啊,您在屋厅大位坐啊,拨开大路等孙行啊!”
而最富有韵味的哭,是坐在轿上边颠边摇的哭——抬轿大哥啊,高年啊,你爹娘生你得这贱啊,!膊头做路姑娘行啊!这哭虽然有骂的成分,但这骂也已温和了许多;再有就是在表达上运用得非常美妙,另人反复回味。
《哭嫁歌》带着野味,直白、朴拙、自然,善用修辞,是多情的岑溪姑娘们历代集体创作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