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驻足塞外,悠悠情思却早已随着幽幽诗画极游驰骋,飘向千里之遥的腾王阁。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品”字挺立,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不独因为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驻足塞外,悠悠情思却早已随着幽幽诗画极游驰骋,飘向千里之遥的腾王阁。
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品”字挺立,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不独因为它们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致,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藏的令人心醉神怡的人文气息。当年,李白登临黄鹤楼,逸兴遄飞,挥毫作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篇,后人则纷纷步其后尘,驻足于此必题诗于其上,黄鹤楼的神性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岳阳楼则是历代才俊登临赋咏的首选之地,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而名噪天下,成为文人墨客感喟世事、旷达人生的到场所,其或“感极而悲者”,或“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的情绪体验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人情为人津津乐道。
至于腾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李世民之弟腾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其历史虽不如黄鹤楼和岳阳楼悠久,但其人文色彩的抒写绝不亚于此二楼,张九龄、韦庄、黄庭坚、苏辙、王安石等大文豪都竞相为之题诗。登临腾王阁最高层,漫步回廊,眺目四野,尽显西山之叠嶂,南浦之飞云;草木丰盈之势,画阁流丹之容,尽收眼底;章江渡晚、渔歌互答,自然与人的合谐融洽之欢,美不胜收。足下是万卷波涛,汹涌的赣江水滔滔北走汇入长江,耳边响起的是千年之前翩翩才俊王勃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腾王阁序》。登临胜地,不由地让人想起那轻摇折扇,头披凤冠、锦衣玉带的潇洒儒子,当年,王勃与骆宾王、卢照邻、扬炯齐称“初唐四杰”,在南朝后华靡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力促新风,连诗圣杜甫都不由得称其为“当时体”,王勃当年登临高阁,面对众多饱学高官之人,竟能一气而成如此气势奔放,文采精致的天下第一奇文,实在令人为之瞪目,更何况当时他仅有十四岁。到底是时代造就了王勃,还是王勃成全了时代?腾王阁也因此面名满天下,享誉千载了。
《腾王阁序》不愧为天下第一美文,奇文,其文字之工整自不待言,其行文之流畅,意境之开阔更是独步天下,充分展现了一个年轻诗人飘逸的情怀和高远的抱负。文中不乏气势雄阔的自然景致,也有才华尽现的典故掌故;更有感怀身世,悲悯人生的千古妙语。“落霞与孤务齐飞,秋水共长开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何等悲远,情与景完美地融汇在一起,给人以震摄心灵撞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穷且益坚,宁移白首之心”,悲慨之中又给人以何等的警示和激励啊!
读书需要一种姿态,瞩文也需要一种精神,这种姿态和精神必然是自由的,我们在感喟古人才俊的时候,可曾细细品味自己的心灵状态,给自己的心灵以自由的空间,生命才能得到解放。怀想王勃,彼时彼境的他定然会远眺青山,尽情享受那酣畅淋漓之后的自由和轻松。我们不必去学古人慢条斯理的文人格调,而应去向古人追讨那渐行渐远的自由心灵,重归自我,在物欲横流的世间找回一方放飞心灵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