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些叮咛
作者:迷信时间:2025-04-18 07:58:06热度:0
导读:依然记得那些黄昏……每当晚霞烧红了半边天,宁静的图书馆里,就走来一位少女。她捧着中外文学名著,读着那些色彩斑斓的文字,她就感到:脚下的土地,天边燃烧着的晚霞,都仿佛有了生命,蕴含着感情,跟她交谈,给她
依然记得那些黄昏……
每当晚霞烧红了半边天,宁静的图书馆里,就走来一位少女。她捧着中外文学名著,读着那些色彩斑斓的文字,她就感到:脚下的土地,天边燃烧着的晚霞,都仿佛有了生命,蕴含着感情,跟她交谈,给她温暖,给她力量……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少女就是我。
时光倒流到1994年,那一年我踏进了广西师大的大门,成为了所谓的“天之骄子”,可我没有一丝自豪感,心晦暗到了极点,没想到1993年放弃河南大学,一心只想考名牌大学的我,会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读不了理想的大学,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那时候的我,非常的自卑,常常远离热闹的人群,独自躲进图书馆看名著,以名著来排遣壮志难酬的苦痛。
一个夏日的黄昏,我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踽踽独行,突然被中文系副主任梁老师叫住。在中文这个大系,能被她叫出名字的并不很多,而我是一年级的新生,顿时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温暖。她跟我并排走着,脸上带着仿佛与生俱来的微笑。她跟我拉拉家常,像大姐,又像朋友。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可我的许多情况她都清楚,似乎我一踏进校门,她就在默默地关注着。“雪花,并不是只有读名牌大学才能有所作为,你博闻强记,在文学上极有天赋,好好发挥,会前途无量的!”这看似简单的叮咛,却渗着路旁的桂花香泌入我的心底并悄然地生长着,让失意的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深深记忆。
从此,在梁老师的关心下,我开始走出自卑的阴影,在创作上投入极大的热情,我的作品频繁地发于报端。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对未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信。
1996年中篇小说《炼狱》的发表,更使我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才女”的头衔也落在我头上。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羡慕,使原本自卑的我变得飘飘然起来。我开始逃课去约会,去办各种各样的讲座,对社会,对人生,对学校,作不知天高地厚地批评……对于我的变化,有些老师和同学就看不惯,总觉得梁老师对我的器重打了水漂。而梁老师却一如既往地待我,以一种长者的耐心宽容我的幼稚和浮躁,期待我的觉醒和成熟。
1997年3月9日晚,梁老师喊我去她家吃火锅。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气氛很是和睦温馨。吃的差不多似,她凝重地对我说:“治学、为人、处世像创作,得遵守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要像海面上漂浮的冰山,八分之一在水面,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唯有此,才能有所作为。”“人生总是要有所舍弃的。我们只能抓住命运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譬如年轻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更值得我们放在生命的首席位置,像对理想的追求,像不可荒废的学业,对于年轻而言,爱情不在一切之上,希望你永远记得……”听了这些叮咛,想想自己近段时间来的所作所为,我惭愧地低下头,心里也暗暗发誓要做个令她感到骄傲的学生。此后的日子,我又回归“读名著——写笔记——创作”的正常轨道,人也变得稳重踏实多了。是梁老师的叮咛,校正了我的幼稚和浮躁,使我没把四年青春的激情和宝贵的时光都抵押在赢得一份感情之上,使我的生活变得丰盈和厚重起来。
就这样,每当黄昏的时候,我就捧着名著,来到图书馆,读着,抄着,背着,课余时间玩命地写着。是那些日子的砥砺,使我明白:艰难,成就了强者之路的雄奇壮丽;险阻,铸就了强者之路的伟岸辉煌。更使我懂得像梁老师那样做园丁事业的崇高与伟大!我那颗壮志难酬的心,在那些名著地熏陶下,终于找到了慰藉,找到了希望的火光……
许多年过去了,而今为人师的我依然保存着当年写的读书笔记,依然记得那些黄昏,那些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