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八十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数百官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
八十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数百官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先进模范的风采。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我心目中有一张英雄谱,有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有古代的英雄,有现代的英雄,有战争年代的英雄,有建设时期的英雄。他们平时也都是普通的人,但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精神。他们有的为了保卫民族、保卫祖国壮烈牺牲;有的为了建设国家付出了千辛万苦;有的为了人民的安全,不顾个人的安危;有的为了发展科学事业身体受到伤害,等等。

1.“许吼”烈士
许吼,又名许维林,1924年出生于上虞百官镇明堂弄一个农民家里。
1938年上虞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许吼之父许光甫先生,积极拥护我党抗日主张,同情和支持革命。当时,中共上虞县工委组织的“青年店员读书会”就设在明堂弄许家台门,地下党员的联络点也设在许家,党的阳光沐浴,父亲的言传身教,给刚刚小学毕业,失学在家的许吼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心情油然而生,与日俱增,直至走上抗日的征途,参加革命的行列。
1942年上半年,许吼由中共会稽工委副书记马青介绍去五车堰永兴小学任教。这所学校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站,党员以教学工作为掩护,团结教育周围群众,秘密传递情报,掩护同志。许吼到校以后,经过斗争实践的考验,不久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秋,许吼由党组织安排,调余上上塘乡韩夏启粹小学任教。这所学校自1938年开始就有我党的组织和活动,党的活动都以学校的名义进行,通过宣传和鼓动,激发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许吼在校内认真教学,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团结同事,在校外充分发挥他口若悬河的才能,深入浅出,有声有色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投入抗日活动,博得社会各界人士赞赏。
1942年12月15日,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胜利结束,为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同月,许吼奉命调到临山(路北)民运工作队,任副队长,在上塘韩夏,横塘十六户等地活动。他与队员们一起深入农村,广泛宣传,调查访问,发动群众,积极支援三五支队,打击敌人。
1943年初秋的一天拂晓,许吼去中河乡动员群众,部署拆毁五车堰至高桥段公路桥梁和路基任务。狡猾的敌人利用濛濛的秋雾,化装成赶集的农民。三五成群的朝许吼走来,许吼发现“赶集农民”的后面跟着穿黄军服的人,觉得情况异样,即作应急措施。而敌便衣见许吼行色匆匆,也顿起疑心,突然将许吼围住强行抄身,从许吼身上发现日记本和宣传资料,将他押到五夫日军据点。
许吼被铺后,敌人多次审问,严刑拷打,捞不到一点“油水”,就设计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圈套。他们把许吼押赴上塘乡等地巡游,妄图威胁群众。许吼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镇定自若,挺起胸膛,怒视敌人,以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激励和鼓舞了沿途群众。
此后,党组织曾多次设法营救许吼,但都未能奏效。这年10月,20岁的许吼惨遭日军杀害。

2.“郑春泉”烈士
郑春泉,化名郑益洪,又名陈苇。上虞百官镇娥江郑家村人。1920年8月出生于绸业职工的家庭。郑春泉在学生时代就接受了学校进步教师糜春晖先生先进思想的熏陶,懂得了旧社会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不合理、不平等现象,在他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仇恨种子,造就了他对敌斗争坚定反抗的性格。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郑春泉和社会上有志青年一样,抱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参加青年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讨论国内外形势,从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1938年4月,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邢子陶到娥江后郭村建党,成立了抗日时期上虞第一个党支部。5月,中共上虞县工委建立。从此,郑春泉有了和党组织接近和受教育的机会。同年下半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党组织布置郑春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联系百官、蒿坝党支部和分散在各村的15名地下党员进行革命斗争。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不管家里生产多忙,生活多困难,工作地区多分散,任务多艰巨,总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郑春泉成年后一直务农,没有别的任何经济收入,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条件,无报酬的默默从事党的工作。他以农为掩护,积极担负起党的地下工作,培养和发展的党员有7人,负责联系的2个党支部和15名党员的工作都出色,县工委根据郑春泉入党后的一贯表现,委任他为虞北地区党的领导人之一。
1941年冬,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郑春泉根据上级指示,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搜集和监视虞北地区敌为顽的动向,定期向我军驻临山办事处传递情报。他二话不说,坚决从命。他忠心耿耿,不辞辛劳,他以做农活、买卖农产品等为掩护,从农村到集镇,从海边到山头,穿插在敌伪据点里。了解敌情,搜集情报,为我军消灭敌伪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况。
1942年7月15日,郑春泉接受了县特派员交给的向我军传递情报的任务。16日清晨,郑春泉匆匆的向临山方向走去。岂料,因临山情况突变,我部队已于16日上午撤离临山城,国民党“忠义救国军”(陆安石部)占据了临山。城门口布有便衣步哨,冒称“老三纵”,盘查过往行人。
郑春泉不明真相,误以为碰到了自己人,当即被敌发觉扣留,并从郑春泉身上搜出了正要去传递的情报。敌人妄想进一步从郑春泉口里打开缺口,探听我方的情况。郑春泉识破敌人诡计,临危不惧,忠贞不屈,宁死不供。敌人恼羞成怒,将郑春泉捆绑在烈日下暴晒,严刑拷打,百般折磨。最后,将他活埋在临山城外的海塘里。牺牲时,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