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古人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在中国人人耳熟能详的谚语,也是被许多国人深切认同。意思就是:人为生存而行动,这个是本能的反应。动物活着就是为了食物,也是本能的反应。首先它讲述了人在基本生存上对财产
古人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在中国人人耳熟能详的谚语,也是被许多国人深切认同。意思就是:人为生存而行动,这个是本能的反应。动物活着就是为了食物,也是本能的反应。首先它讲述了人在基本生存上对财产(比如粮食、衣物、住所等等)的依赖和需求。其中财产与人的尊严有关系的,这些都要靠等价交换的媒介——钱来兑现。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椐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用骨贝、石贝、陶贝已经以物价交换的形式开始流通。可见钱的历史悠久的,地位又是重要的。
百姓对钱有这几种说法: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可又说:没啥也不能没钱,有啥也不能有病;人没钱鬼一般,茶没盐水一般。还是说活着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钱来支应。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什么事情是不能办的。钱它的现实作用和地位依然很大,也就是说,钱不只是一种货币符号,钱是社会中价值的直接表示。
记得在“文革”期间,我上小学时,非常想有和别人一样的一枚毛主席像章。可我没有钱去买,于是就努力地去攒钱够那一角钱。家长打发买烟、盐、火柴、煤油,我就积极主动去跑,从中一分一分地去抠,当攒到六分时,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姐姐带会来了十几枚观众送给她的主席像章,我死皮赖脸的把那枚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戴着八角帽的那枚,挂在了自己的胸前。六分钱成了我有生以来第一笔属于自己的钱。
在六、七十年代,我家是劳力少,工分少,人口多的那类。每年年底生产队长和会计拿着帐单,来摧按人口分了的粮食款。拨动算盘珠子的声音犹如钱币相互磕碜,十分得刺耳、闹心。我在一旁喃喃地嘟囔着在课本上学到的几句话“过去地主算盘响,收租逼债来抢粮……”,是姐姐一把把我揪到房门外,压低声音狠狠地说,胡说啥……,从她的眼神里我隐约把粮食——钱——生存——吃饭这些个词语串联在了一起,那么地沉重。家里没钱拿到应得的那份口粮,村干部逼粮食款的那种困顿、压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感觉到钱在生活中有他的的权威、威严,生活困难的人在钱的面前,那样的卑微,没有尊严。
上师范期间每月有六毛钱的零用钱,那是我的第一次属于自己能支配的收入。一次我在西宁车站买去学校的车票,手里只有十元钱,不慎把买车票的五元钱丢了(当时的票价是4.7元),百分之五十的损失,弄得我焦头烂额。没钱真是寸步难行。当我第一次领到工资和生活装备费一百二十几元的那天,拿着钱去买面、买床单,买了把小水壶……那种精神气和后来成家后省吃俭用打家具、买电器的那种窄便,从各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让我无奈、
尴尬的是九十年代初的那种强迫性的购物手法,几次将工资扣到民贸商店,让你去商店拿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当月我家的收入是二百四十多元,扣发两条毛毯的钱是二百二十几元。余下的拿点钱在手里,不知道如何安排当月的生活!就这样艰难地置办积攒的家具在儿女们成家后都成了地下室废物,毛毯成了垫床底的了。这点上我觉得“钱”有二皮脸的功效,还具备看不见,摸不透的那种魔力,既绝情,又阴险,还能扭曲人的心灵。
钱让我寒透心的是,一九九五年,我丈夫患了严重的心脏病,顽固的房颤时时折磨着他,当时我们俩的工资只有九百多,拨去日常生活和俩孩子的学习费用,还要支付每天昂贵的医药费,当时既没有医疗保险,又取消了公费医疗,这当子“钱”和病一样露出了可怕的狰狞的面孔,气势咄咄逼人。我一面伺候病人,一面四处借钱,借钱如吞三寸刀啊!,但我不顾一切想拼命凑够三万多,把丈夫送到高心所医治,可钱还没凑到一万,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钱充当了一个要命魔王的角色,我狠钱,忒狠!钱真个硬头货,有时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钱在天灾人祸,病痛灾难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当今党和政府把民生工程放在第一位,不论当官的干公的,还是贫民老百姓,都享受医疗保险,大灾大难还有各类赔(补)偿,“钱”姿态变得温暖、温和、可亲起来。
当然,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人财大气粗。过去“有钱人”这是个奢侈词,也是一个贬义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个词似乎慢慢变成了一个中性词。钱让我带来快慰和荣耀的是获得教学成果奖,第一次的稿费。还有为自己购买电脑、手机、相机,这是我自豪的一次高消费的记录。有人说,女人心情不悦时,会逛商场,很劲购物,但这招对我却不灵,至今我还没有体会过给自己大把大把花钱的快乐。
朋友告诉他对钱的看法:小钱大快乐,大钱多忧愁。因为他的那点工资月月旱涝保收,无忧无虑。可没钱人说求人如登九重天;有钱的人见了你躲着走。好像你穷气熏天,穷命跟着,穷筋绷着。可有钱的人说,不借给吧,人家求了你,张了口,借给吧自己的辛苦钱一去不复返,翻脸不认帐的场面比比皆是,有时还会惹出麻烦来。当今人都成了“房奴、车奴”,贷的那大钱确实有点让人愁,可人人都乐意背负着债务去超前享受。
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花钱的方式、意识都发生了变革,“刷卡”成了时尚的、方便的一种花钱形式,无论走到哪里,一卡通天下,钱依然那么神通,那么广大。为了钱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奔波着、为钱而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