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广西知名作家、凤山文化人形象大使罗伏龙先生,情系故园,不惜积蓄,在县城繁华地段云峰路购地建房,今年夏末小楼落成,刻“凤仪楼”三字于楼端,赫然醒目。凤仪者,凤之仪容,即凤山之形象也。仰望外观,此楼在凤城
广西知名作家、凤山文化人形象大使罗伏龙先生,情系故园,不惜积蓄,在县城繁华地段云峰路购地建房,今年夏末小楼落成,刻“凤仪楼”三字于楼端,赫然醒目。凤仪者,凤之仪容,即凤山之形象也。仰望外观,此楼在凤城“琅东”地段,虽无“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类阿房宫之势态,却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之逸风。先生居最高层“雅吟轩”。徜徉室内,无豪华家私,无高档音响,举目所及,无非满阁藏书:熠熠生辉的先生自编自著之散文集《爱的回音》《山情水韵》《春华秋实》《天高地阔》及诗集《卧龙宫诗词选》《罗伏龙诗词选》等;墙壁张挂书家为先生诗词泼墨的书法作品和先生工作、生活、外出考察的照片。显然这座小楼,先生不在于“夜求一宿”,而是为这书味这墨香罢了。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正值中秋佳节,伏龙先生诚邀本县20多位诗友书家至凤仪楼,赏月品茶,切磋诗书情韵。先生极尽东道主之谊,桌上果酥酒茶,应有尽有;圆桌周围,宾客列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宾主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待茗品七分香,酒有三分醉后,几位老先生按耐不住,联趣诗兴大发。伏龙先生率先出对征诗。出对为:“秋高气爽,诗朋聚会凤仪楼,把酒临风月同醉。”征和诗为:“文友相邀聚小楼,兰亭盛会喜吟讴。临风漫咏抒慷慨,对酒高歌唱自由。放眼山城天地阔,凭栏雅兴意情稠。谪仙赠我新诗韵,化作长河笔下流。”诗联既出,在座者诗情激荡,或三两者同觅佳句,或独自展纸冥思,一觞一咏,自赏其乐。两刻钟后,佳联妙诗迭出纷纷呈于笔端。上乘之作出自凤山当今联家诗坛高手黄岭、牛木又、黄安、黄江、黄孝谋、黄忠锦之手。诗坛歌坛宿将、《凤阳牧歌》创办人韦英辉事先“窃得机密”,早做准备,此时亦将已打印成文的和诗呈诸众人。伏龙先生欣赏之余,笑容满面,连连颔首称赞。一时间,诗声、笑语,声声入耳。“六点墨”先生们早候不及,即席挥毫泼墨,龙飞凤舞,即刻把诗联变成书法作品,悬挂于墙,顿时,满堂生辉。时下,物欲横流,清心淡泊者几人?伏龙先生不识“时务”,不凑国庆长假旅游观光之热闹,却在凤仪楼上聚友吟诗联谊品茶。实是自有雅趣,得其所哉!
凤山,文化渊源绵长,底蕴丰厚,古有广为流传的“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绝对,近代有以诗文名世的才子黄光国为领军人物的文人骚客,留下了光耀河山的穿龙岩石壁诗;当代有凤山人引以为豪的文坛知名作家罗伏龙、黄志谋等后起之秀,可谓“自古凤州多俊彦”“各领风骚创大千”(罗伏龙诗句)。可是,“爬格子”终究是苦差事,笔耕远弗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有趣,年轻一辈多对写文章或难入门径,或无从一顾。伏龙先生等老一辈文化人面对凤山文坛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忧心忡忡而潜打造文化氛围期厚望于青年。本次聚会,毕竟有数位中青年文学爱好者临场观摩,令老先生们紧锁的眉头稍有舒展。
吾辈深得伏龙先生关爱,特嘱对此次聚会作文以记之,文望有类《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之清韵。遗憾本书生才疏学浅,无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灵气,更没有唐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才情。就这样文不文,白不白,胡诌几段,以遂先生托授之意。


二00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