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假使,我能为古枭雄们敬酒,必先奉与曹公。的确,曹操是一代大枭雄,这不是出于我的偏见。在‘何以解忧’的吟叹中,最好是杜康为佳。斟一杯琼波荡的杜康酒,[当心,称公可以,决不能称阿瞒兄]‘来,满饮此杯’!老
假使,我能为古枭雄们敬酒,必先奉与曹公。的确,曹操是一代大枭雄,这不是出于我的偏见。在‘何以解忧’的吟叹中,最好是杜康为佳。斟一杯琼波荡的杜康酒,[当心,称公可以,决不能称阿瞒兄]‘来,满饮此杯’!
老曹一向善饮,也很风趣,干了之后,或许会指杯而叹:“忧从中来,绵绵无尽”,可谓有点忧国忧民了。
不过,给老曹敬酒,可得小心行事,一者要不卑不亢,有诚意;二者要自己善饮,懂得酒规;三者,似乎要有点真本领才行。因老曹很注重人才,又有点用人如器。话说回来,老曹也很礼贤下士,还撰写什么《求贤令》来着。
之所以要给老曹敬酒,其理由有三。一者敬他康概豪爽,胆识过人,二则敬他自尊自重,能识大体;三则敬他文法精熟,能歌善赋。显然,在一个雄豪争纷的战乱年代,那样的文武双全,敢只身行刺董卓,欲为天下除害的命世奇才,确实难能可贵。甚至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让天下人负我’,便将政治家们的假仁假义揭露无遗。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勇敢地坦白这一点,可知其人的诚实。
在曹操的豪爽方面:轻财重义,对云长赠金赐印,属于笼络,显然不足以证。那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算不算豪放呢?也许算是。平定河北,击败二袁之后,曹公已领略到,当今英雄,非己莫属。而纵酒以歌,和当年横槊长吟,更是一番气象。天下大半土地已握于手心,霸业将成。看渺渺江东,已成弹丸之地。那时的老曹,无不是豪气干云,心花怒放。所以给其敬酒:‘曹公,请!’其心势必欢喜,而自身亦多多受益。
对于疏远小人一说,是曹操成事的关键,后人说他用人如器,此评并不公正:有的人才立了点功劳,便不敬德修业,以大功自居;有的人只会咬文嚼字,说长道短。做统帅者,只要稍不留神,便沉溺于小人的谄媚逢迎之中,投其所好,处处恭维,那可是祸来不小。
难怪许攸卖主求荣,陈琳风大顺风,雨大顺雨,使老曹大不喜欢。就杨修之流,只耍小聪明,在下面出鬼点子,后果当然不堪设想。而曹公杀人,却会‘翻然省悟’。还为其才德不能大用于天下而深感可惜,以致涕泪交流,命以重礼厚葬,以收手下之心。倒也足智多谋,可敬!
说起来,老曹也很护短,因为自尊心强,难免一两次将错就错。[为了掩饰,出于无奈]。最可敬的是他的王者风度,才听到刘备得了孔明,就赶紧派兵去抢。谁知道,引来博望之火,烧成失望。从而使赤壁矶头,折戟沉沙。尽管如此,老曹还是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赤壁兵败,顾然丢盔弃甲,元气大伤,但傲心难改,仍笑孔明用兵亦是平常。如此羁傲,当敬!
然而,一片沧桑三国,兵来将往,只是老百姓受伤。可能是错出了一个诸葛亮。要不是孔明出来惹事,东吴一带,张昭妥协,周郎气短。哪怕玄德四义能攻下四川,也是枉然。到时,收服四义,坐北而治。挥洒韬略,定能让国泰民安,使众生免于兵火。岂不是天下人的福!
如此一来,这酒,我倒连敬了老曹三杯,却不知其内心是否快意?但是,忽又觉得所说之言,似乎有点失礼,或若,曹公会怜我献酒殷勤,想必不会怪罪。即使其手下不服,斥我:‘老曹三呼,成何体统’?当然,如果曹公认为我还有用,自然不会忍心下手。因曹公只以天下为重,祢正平裸衣骂贼,他都不介意,除非是误会了华陀要剖开他的脑袋。那场千古的误会,可是天大的损失。
看来,曹公会诗会酒,生性风流,慕邹氏之玉质,想二乔之娇容,这大概不是我对他的诽谤和嘲弄。若读者不信,可以问他去。
故尔,第四杯酒,不必敬了,怕曹公喝高了,会梦里杀人。为此,还得小心翼翼向在坐的各路英雄,礼敬一杯。至于贵州茅台,任由他梦寐以求去罢,一滴也不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