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情怀:建筑篇
作者:中州时间:2025-04-17 00:10:45热度:0
导读:说实话,我未去碛口之前,我设想中的碛口应该是一个宽大的河川里,一座非常平展舒适的民居地,因为有几百年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即使原来的居住条件不是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没想到,经过几个小时的憋屈
说实话,我未去碛口之前,我设想中的碛口应该是一个宽大的河川里,一座非常平展舒适的民居地,因为有几百年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即使原来的居住条件不是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没想到,经过几个小时的憋屈行驶,出了一个山口,眼前顿然一片开阔,但还没等把眼睛真正放开,汽车便在一个只有七八米宽的地方停下了,下车一看,这便是碛口古镇了,有那高高飘扬的古铜色方块旗帜作证。没有专门的停车点,一家最宽敞的大院门口前八米处,便是那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再往远处看,三面都是直立的群山,逶迤起伏,不见尽头。回头往后再看,紧靠河岸的一条公路与大山相距不过几米。我一下子想到了老家附近的保德、兴县,原来,这便是所谓的吕梁山区共同的自然特征:地无三尺平,与南方那贵州山区好有一比的。
自己的祖上也曾是晋商一族,到爷爷这一辈,就只身到了晋西北岢岚县经商,那时也在县城里开了一处商号,名字好像叫什么“大德兴”,是晋西八县有名的贸易货栈。自己小时,还常去那个货栈大院玩。大院很大,很是平展,几大排青砖瓦房真的是除县政府大院县城里最好的大院了。在自己的印象中,那才像个做大买卖的地方的。有那么多的钱,什么能不是最好的呢?然而眼前破烂不堪,狭小憋屈的建筑让我固有的思绪发生了变化,这里是九曲万里黄河上的一颗什么明珠呢?它的光芒如何照射陕晋甘宁绥蒙豫京津这无垠的古国大地?那成千上万吨的物资如何在这立锥之地堆放?你来我往的庞大的船队在哪里停泊?南来北去的商旅如何在解决了吃喝拉撒之余,更去做大笔大笔的买卖?沉重如铁如盐如矿如木材如油如海鲜如牛羊等等货物,如何从起伏曲折弯折变幻无穷坎坷不断的尺把宽的山道上一件件搬下,一件件放好,再一件件架到马背、驼峰及苦工黝黑的肩膀上,然后再一步步送到位于半山腰的有关的库房?然后再搬下,装载,运到四面八方?偌大的一个古镇,居然没有一处院落是专门为居住而建,几里的长街两侧全部是清一色的商行和店铺,经济的因子占居了这里的每一处角落,发财的梦想真的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着一位胸前挂着全国各地都可见到的那类导游证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没几步,我们便来到了那条所谓的正街,即那条只有2、5公里长的闻名中外的商业黄金大道。原来它只是一条北方山区落后农村里最平常的一条路,只是眼前的土路被早早地铺上了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石块。说它是街,就连我这从山区里出来的人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那哒哒的无尽的马蹄,就是通过这由青石铺就的大街小巷,一寸一步地把四海的货物送南输北的吗?奇迹难道真的就在自己的脚下,眼前?站在高高的一处三层平房顶上,七十多岁的老导游兴奋地给我们介绍着碛口特别的建筑。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位与碛口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伟大的人物说出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让几亿国人把身上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得淋浪尽致,流泪又流血。中国人勤劳,更聪明,硬是能在这巨石间开辟出一条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来。不,这条康庄大道不仅是富裕的更是艺术的,不仅是生活的,还是精神的。
碛口的全部面积,是一个呈V字形的狭窄的倾坡,它的左边是从后身流出的湫河,右面是那汹涌的黄河,它就位于两河相交的一个流水不断冲积而成的缓坡上。背后,便是直立无顶的巍峨石山了。如果两河一齐发大水(这样的情形在晋西北也是非常普通的),那这个弹丸之地便有全军覆灭的可能。但是我们的祖先真的伟大,伟大的让我们叹服不已,又无尽地下泪,下泪的同时又不得不连连赞叹。明清时期的碛口镇已有非常合理的城建规划布局,它依照功能划分为三大区,即以码头、大型粮油货栈为主的西市街,以银行等服务性行业为主的高档商业区中市街,以骆驼、骡马运输店为主的东市街。由于街面上地段的功能分区明确,各类店铺相对集中,进货方便,经营时可以在人力、物力上互相支持,同时也会有竞争。优势与劣势共存,自然与人力相一,科学与实用并重,这便是我们古人在与恶劣的环境中发明的超凡智慧的完善体现。
碛口镇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按照依山就势的方式去修建,即用石头砌成宽大的窑洞,窑洞前再接硬山顶单坡瓦房,门脸采用南方屏门式,一般的即走的货物就放于门前,好搬运,不发霉。每两间或三间,又隔为一个铺面,窑洞可堆放货物,也可住人,连通的瓦房可作为经营场所。这样的铺面多安有后门,可通往后院,存取货物非常方便是。白天敞开空间大,晚上关门上闩很安全。生活经营两不误,简单而科学,好办法。
更绝的是,这一家的窑洞又是上一家的院落,上一家的屋顶又是上一家的房屋,家家后退,随山势而走,步步升高,最高可达六层二十多米,由是,这些屋子采光充足,生活地方不敞又实用。几代人不断修筑,于是,整个山体便全是房屋与院落了,远远一看,它是山房,是山楼,是仙阁宫殿,似山城重庆,灯光明亮,星星成行,一片耀目的天上人间。一寸大小的土地上,开发出十平方米的功用来,生活经济两齐便,这便是祖先对艰难生活的改善,对脚下这块土地如金似玉般的珍用。
还有一绝。因这里的山无定形,路便无定道,院落相近又相通,你屋有我,我院有你,这又正好给这些来自南北的买卖人以智慧的启迪,处于其间的院落都有通往相邻两巷的大门,有的是院院相套而通,有的是上下两屋相通,有买卖便径直往来,不必出这个大门,再去绕那家大院。看你家,瞧我家,货比三家由我定,心满意足便装船。进一家便能转遍全村,独立中有整体,有自由,有界线。既可应付突发事件,又可互相救助。难怪美国董伟教授赞叹它是真正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不,碛口不仅是一处奇妙的建筑群,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园。
那横一纵十一的大街与小巷的垂直交织。一条主街位于低下之地,从北到南穿过整个村落,为横;十一条竖巷渐次升高,并列与之相连,为纵。纵横交织,由低到高,交通往来,还兼排洪功能。每条渐次升高着的宽窄正好能通过骡马的石径,不是台阶型,那会让身背重货的劳工上不去的。平坦的石面上,每隔二步就是一道两寸高的石棱,正好止步,利于负重的工人喘息,休息,行走。我们一试,哈,不大不小,正好吻合成年人的步态。网络的布局,严密之结构,合理之组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