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与是一种人生的超越
作者:淳信时间:2025-04-16 23:59:54热度:0
导读:纪伯伦曾说:“因着请求而施与的,固然是好的,而未受请求,只因着默喻而施与的,是更好了;对于乐善好施的人去寻求需要他帮助的人的快乐,比施与还大。”我们总是在接受与施与之间循环。小时候,我们从母体中独立出
纪伯伦曾说:“因着请求而施与的,固然是好的,而未受请求,只因着默喻而施与的,是更好了;对于乐善好施的人去寻求需要他帮助的人的快乐,比施与还大。”
我们总是在接受与施与之间循环。小时候,我们从母体中独立出来,作为襁褓中的婴儿,每天吮着妈妈那温馨的乳汁,一股股快乐地接受。妈妈施与的快乐也涌流在她的体内。父亲热烈的拥抱与爱护,是施与的一种强大伟力。父母的施与是人超乎理智的天性,它的美就是春季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爱的生机;又是夏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爱的和谐;又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爱的自豪;也是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爱的惊奇。
施与是积累泉水的潭池,它澄澈而明亮,它吸收着阳光创造的璀璨的珠花,它洗涤着月光笼罩的温润的宝石。施与也可以汇聚成长江、黄河,形成磅礴、宏阔而勇猛的波浪,闯过山路十八弯,奔向胸怀宽阔的大海,奔向人们博爱的灵魂。
施与是一种超越情感、超乎理智的崇高的道德之美。2008年4月12日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撼动了亿万人民的心。数万一奶同胞落入了天神的铡刀之下,血淋淋悲痛痛地呼喊着。温暖的房屋顿时成为参差的瓦砾,活泼的生命顿时成为废墟的分子。数万同胞呀,亟待人们去救援……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没有太阳,你可以献出一支蜡烛;没有蜡烛,你可以献出一堆柴草……我们只要万众一心去救援,就会给他们生命的光彩,给他们生命的价值。成龙毅然决然地捐出1000万元,姚明也捐出血汗钱200万。看!北京的一位退休的老大爷坐着轮椅到捐款箱捐出了2000元。只要是有一份爱心,无需命令,无需鼓动,因为施与就是拥有爱心的源泉。看!一位女警察丢下了6个月的孩子毅然奔赴救灾前线,她大方磊落地给那些失去母亲的儿童喂她那甘甜的乳汁……看!又一位救助受灾难民的人晕倒,他不顾一切,不辞劳苦地把别人的生命当作自己的唯一宝藏。
这都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无私奉献、无私施与的勇敢!施与是所有人都有的一种意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实践。施与必须是一种强烈的爱心,是不顾一切鄙视、谣言、夸大与撼动的心灵的跨越。施与的精神是不讲任何代价的。如果讲代价,那就是等价交换,是商品意识,是自私的表现。施与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象假如那人是“我自己”,有这种态度,才能生出爱的慈祥与温暖的关怀。
施与的精神需要日积月累。“日行一善”,那实在是一个要不断将心比心的过程,在自己矛盾的心理中,以超越自私,跨越懦弱,敢于奉献的精神超脱。一般人是想达到无私施与的顶峰,但到山腰就自然的坠落下来。只有勇者敢于攀登,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至善至美。那勇者与善者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施与有时还是难得糊涂的境界。施与了不要后悔,不要计较名利得失。别人如何评价,不必精心去思考。在当今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人说雷锋是傻子,那如果你是第二个雷锋,傻就傻吧,不必在乎。人活着,就要活得特殊,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