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最敬重的亲人,奶奶,已去世多年,我却从没去给她扫过墓,我甚至刻意忘记她是哪一年去世的。这倒不是说我对亲情淡薄,而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总觉得奶奶还没有去世,她只是因为住不惯城市,回农村老家去了。在我的记
我最敬重的亲人,奶奶,已去世多年,我却从没去给她扫过墓,我甚至刻意忘记她是哪一年去世的。这倒不是说我对亲情淡薄,而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总觉得奶奶还没有去世,她只是因为住不惯城市,回农村老家去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个十分能干的女人。奶奶是家族里的长女,在更长的一辈去世后,大家族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她来拿主意,而我爷爷因参军长年在外,自己小家里的事情里里外外都得她自己操心,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兄弟姊妹,奶奶俨然是一个既当妈又当爸的角色。在那个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奶奶不只心灵手巧,还能识字。我常看见她拿农药瓶来看说明,而她穿的老式的衣服裤子(壮族服装)全是自己裁剪自己缝制的,她还抽空给我们制棉袄,至今我还珍藏着一件我工作后她给我做的棉背心。
在我的眼里,奶奶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她总是把自己已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然后用发夹夹好,任何时候她身上总是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记忆里,老家的小院子总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根本不象现在农村有些人家的院落里到处是鸡粪和杂物。有一次,我跟奶奶到猪圈喂猪,看到猪圈里也很干净,猪粪被铲到一角,猪睡觉的地方铺着干燥的稻草,那头肥猪的毛色雪白雪白的,身上没有一点污垢,按照今天的说法那头猪简直就是头宠物猪,而这些都是奶奶爱清洁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我的心里,奶奶对我们十分疼爱。上小学之前,我们一直是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带大的小孩,算上父亲和几个姑姑,加上我们这些表兄弟,总共有十个。小时候,我们患感冒鼻塞透气不了,那时没有什么滴鼻药,全靠奶奶用嘴对着我们的鼻子把浓痰唆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仍是十分感动。还记得有一次,奶奶背我去卫生所打针,我挣扎哭闹不止,奶奶便一边哄我一边硬是倒着走走到了镇上。长大以后自己从镇上走回老家,才知道那是一段多么难走的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到处是泥泞,这一条不平坦的路奶奶背着我们不知走了多少回,这一路地行走也包含着奶奶对我们无尽的爱。
在我的耳边,奶奶的循循善诱仿佛刚刚讲完。有一年端午节,我在大姑家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不小心把一勺糯米搞跌到地上,怕奶奶责骂,我先开口说“哎呀,阿奶,我浪费了!”奶奶轻描淡写地说,“这点算什么,还有人吃到嘴边了还挨掉去的咧”。这一件很小的事,让我对后来所有的事都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从不会感到患得患失。奶奶还很关心我找对象的事。那时,奶奶见我二十四岁了还没有男朋友,以为我挑三拣四,便给我说了堆大道理。记得那时她说,“找人家(对象)莫要光看人家有没有钱,要看人家是不是真心对你好。你以为钱多就好嘛,那一年乡里搞计划生育,村里几多女人挨喊去结扎,秋凤娘也挨去了。一大帮人一起住在乡政府的大平房里,那时秋凤娘的老公在外面弄钱(指打工挣钱)没回来,只寄钱回来,那一沓钱放在枕头边,又没认得同人讲话,看见人家的老公个个捧鸡汤给自己的老婆喝,看得她都流眼泪去”。这一段纯朴的话语,让我明白为什么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爷爷奶奶仍能相濡以沫,也让我明白,有时花再多金钱买来的东西,也不能代替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深情。
最后一次见奶奶实际上没有见到,当我赶回老家时,只见堂屋中间放着一副棺木,想到今后再也不能见到我亲爱的奶奶,我心头不禁阵阵酸痛。记得那时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父亲是想快点将老人下藏,关于藏礼上的一些繁琐的礼仪能免则免,但对来帮忙的人却不敢怠慢,在院子里摆了好几桌宴席来招待这些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桌上摆的全是在村子里买的现杀现煮的鸡鸭鱼肉。席间,我听到大家的谈话,“人家讲办丧事,不得吃晕”,“老人过世没要紧的,够八十岁了可以吃了”,“还没够,还差一年”,“四舍五入了”,说完一帮人又继续吃肉喝酒。也许在农村人心里,送走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等于卸下了一副艰难的生活重担,但我心里却久久不能释怀,在我最尊敬的亲人离世时,竟然没有一丝悲伤的气氛。以至于到后来,我一直觉得这些人太虚伪了,尤其是在清明节他们抢着组织去做清明的时候。
虽然我从没有去给亲人扫墓,但在我心里,对他们的思念却从没有停止过,每次回老家,当中巴车经过老火车站时,我总不由自主地望向车站对面的小山,那里埋藏着我的爷爷,而山后则藏着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