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龙钟吉祥地
作者:康庄境时间:2025-04-18 02:36:56热度:0
导读:烟花三月,春光明媚,我们前往龙钟吉祥之地采风。从仙桃出发,走随岳高速,两小时就到了莫愁湖畔。钟祥朋友早已迎候在依山傍水的果园农庄,热情好客的女主人端上了香气氤氲的茶水,我们坐在小竹椅上,呼吸着柔情的丘
烟花三月,春光明媚,我们前往龙钟吉祥之地采风。
从仙桃出发,走随岳高速,两小时就到了莫愁湖畔。钟祥朋友早已迎候在依山傍水的果园农庄,热情好客的女主人端上了香气氤氲的茶水,我们坐在小竹椅上,呼吸着柔情的丘陵送来的清新空气,享受着远离喧嚣闹市的村野宁静。
尝过钟祥名品——蟠龙菜,追随着嘉靖皇帝日夜兼程的“囚车”,我们来到位于钟祥市郊的显陵。
显陵,明朝追谥恭睿献皇帝朱祐杬的陵墓,位于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至嘉靖十九年(1540)建成。据文献记载,显陵的建筑规模与其它陵墓有所不同,它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并称为三大明清皇家陵寝。
大门外是一片草地,一个水塘十分醒目。稍加思索,我便明白了它的用处——为了满足皇陵必须符合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双龙合抱的风水要求。更为显眼的,是水塘前横卧着一块大理石圈边的青铜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文字,明白地标志了显陵的身价。走过两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汉白玉“下马碑”后,一座旧大门挡在了面前。看一眼残旧的门柱,我知道这是真正的古迹原件。
穿过旧红门,首先是三座并排的石拱桥,桥下就是九曲御河。九曲御河是显陵的主要排水设施,河底全用青砖铺成,现在看到的九曲御河是后来经过维修疏通的,大概恢复了原貌。过了桥,接着又是一座碑亭。叫作睿功圣德碑亭,碑文内容已经看不清,然有一行字特别清晰:嘉靖六年孟冬越望日孝子皇帝臣厚熜。可知碑文内容由世宗亲自撰写。
进了大门,是1300多米长的神道,却见不到满园的苍松古柏,只有树龄不大的两排柏树。原来,柏树是补栽的,原有的古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砍光了。不过,神道砖和一对华表保存完好,两侧的石象生尤其出彩。卧狮、骆驼、象、麒麟、立马、跪马及文武石仲翁各两对依次两两相对,排列有序、大小适当、形态生动。
登上陵墓前的明楼眺望,3438米长的围墙内,占地达600亩的陵园全景及烧瓶形的建筑一目了然。从大门、神道、石像生、牌坊、碑亭,到内城的棱恩门,回头一看,宝顶不是一个圆形山丘,而是前后两个呈“8”字形的土丘。原来显陵主人朱木元和夫人蒋氏是各占一个陵丘分葬的。这是显陵主人与他的皇帝祖先及子孙的陵墓最大的不同。然而更妙的是,宝顶四周设有99个巨大的汉白玉螭首供大雨排水之用,设计巧妙,气势宏大,又适应了南方多雨的气候。
进得内城正门棱恩门后,就是寝殿棱恩殿了。可惜都在明末被毁,但是金水桥和神厨的原物还在,全是汉白玉的。殿前的云龙丹陛、螭首散水、回廊栏杆都是当年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精品。精致的大殿柱础告诉我们显陵当年的雄伟壮观,还有那残存的琉璃琼花和风化了的双龙壁,展现的是一种岁月的沧桑之美。
抚摸着残垣断壁,真可谓世事变换,浮云苍狗。墓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死后会被追封为恭睿献皇帝。四百年不变的月光,照着这曾经辉煌一时而今孤寂无声的荒冢,墓主人又怎么会想到,萧瑟秋风,洪波涌起,龙椅换了一茬又一茬。
返程途中,我们仍在慨叹不已。同行的严先生乃饱学之士,脱口吟出七律一首:
兔走鸟飞疾若驰,百年世事总依稀。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是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