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洞庭是鱼米之乡,产鱼产米盛名,万顷良田、碧水池塘,丝丝河风像笔,画出了洞庭的美丽画卷,让无数人沉醉。洞庭人正是靠着这一方水造出了美丽的洞庭。每年两季稻谷,一季鱼。水稻近春分谷雨二十四个节气耕种,有我的
洞庭是鱼米之乡,产鱼产米盛名,万顷良田、碧水池塘,丝丝河风像笔,画出了洞庭的美丽画卷,让无数人沉醉。
洞庭人正是靠着这一方水造出了美丽的洞庭。
每年两季稻谷,一季鱼。
水稻近春分谷雨二十四个节气耕种,有我的印象中,农忙是最幸苦的。我七岁那年被拽到田间去插秧,碰巧那亩田特长,插了一天也没到岸,最后没插完伤心的哭了。直到现在还成为父母亲戚邻居茶余饭后的笑料。每家平均都会有十亩左右的田地,左右的邻居或者是亲戚都会合伙来农忙,今天你来我们家帮忙,明天我去你们家帮忙,人多一天做的事情也多。农忙最长的时候有一个月,这是在我出生懂事以后了,听父亲说有搞过两个月的。说是那个时候天气很糟糕,水稻的技术也没有现在先进,不是被虫咬了,就是被风吹倒了。农忙那一段最怕的就是天气不好了,天一不好,什么都得坏事,谷晒不干,会生牙。田里的秧苗再不插就太长了,插到田里会死了。所以在农忙那段时间,父母最关心是天气预报了,新闻联播一准要来守着。有时候也报不准,但看了总比没得看好了。记得有年农忙天是绵绵阴雨了有十天左右,看着堆在堂屋里的谷子每天都在发芽,父母吃饭都带着几分愁容。指望着这些谷子明年卖钱做我和姐姐的学费呢!能不急吗?
现在也已经大不相同了,都农田水利化了,农忙正在慢慢消失。抛秧技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收割机早就已经不是稀奇事了,原来十几个人几天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几十分钟就行了,而且不用打赤脚,搞得全身是泥。我们那里流行一句话:“现在农忙都可以穿皮鞋了。”
鱼每年一般只有一季了,每年年底鱼贩子们就装车往广东沿海那边送。我家里养的就那种几种淡水鱼。电视上看到的那种特种养殖,在我们那里是没有了,因为农民们没有技术,养不大,也养不好,养不好就会死了,会亏本。我上高中那年,父亲也是看养殖场里面有一种特种鲫鱼的,就买回家来养,结果还不发普通鲫鱼,钱也花了,年底还是和普通鲫鱼一起买了,个头还很小一个,没有普通鲫鱼那么大了。
现在的养殖户跟前几年相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只是单单养那几种淡水鱼,真正的特种养殖已经开始了。养殖场里面也不是盲目的提供一些鱼苗了,而是进行了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孵鱼苗的,农民拿回去养了,年底一定价钱高,而且提供一些常用技术。养殖户的鱼塘的水面不再是如镜的水波,上面都插满了网箱,里面全是特种鱼。用养殖场技术人员的话说,这叫分层养殖,双赢,原来那几种鱼照旧出钱。
鱼塘出钱多了,自然就赶着先进化的路子,这和收割机是一个道理。在天气热的时候,水里面温差大,缺氧的时候,原来的做法就用柴油机抽水,然后拿根竹杆在水面上拍打,这些都是土办法给水里面充氧的。现在都用充氧机了,一打开,鱼塘就翻白浪,效果要比先前好很多,鱼儿一下子就游在水面上,张着大嘴呼吸。那种一早就看到鱼塘是“朵朵莲花”(全是死鱼)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稻还是那稻,塘还是那塘。
洞庭却美了很多。
而且是一天一天变得更美。
心中那份鱼米情却永远不会变,直到停止思念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