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可以读的书很少,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家几乎都没有书,我们家也不过几十本而矣,大多都是父亲的语文教材及参考资料,好像有本《绝句三百首》、《唐诗》、《毛泽东诗词》等。在外婆家,能看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可以读的书很少,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家几乎都没有书,我们家也不过几十本而矣,大多都是父亲的语文教材及参考资料,好像有本《绝句三百首》、《唐诗》、《毛泽东诗词》等。在外婆家,能看到的书是舅舅喜欢买和借来的像《风雨下钟山》、《岳飞抗金》、《血凝》等之类的小人书,也不过二三十本。这些书,虽然有的看不懂,像一些唐诗,但由于没书可看,也没有电视和网络,自然翻来覆去地看,有时拿着唐诗顺便打发无聊的放牛时发。无书可看的童年,自然更多地是找些游戏与伙伴们嬉戏打闹度过。
后来,终于进了学校读书了。村里的小学和乡里的中学,条件都十分简陋,没有任何课外图书。我们除了读开课的教材,其他的没有什么别的书可读,有也是作文书之类的。那里,家里还比较贫穷,兄弟俩又都上学,几乎没有多余的钱供我们买课外书看。到赶集上街,也常常是望“书”兴叹。
曾经有个刚从学校毕业过来的女老师,暂时接管我们班。她心好热情,叫我们每人出点小钱,她到城里书店买了一些课外书来,可以在班上相互借阅。结果好景不长,破损的破损,丢的丢,书越来越少,剩下的几本,老师当奖品发给了我们。
等到了高中,学校虽然有了图书室,但是课外图书也不多,除了几本杂志之外,其他的大多也都是一些教材或者教学用的辅导书。还有,我们虽然想看其他书,但大量的课程作业和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几乎占据我们所有的精力,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其他书。只有到了寒暑假,才有机会,才有自由去看一些课外书。读高中时,兄弟已上大学了,他每次放假都会从图书馆找些名人传记回来,这样我才有机会读到了《毛泽东传》、《梵?高传》、《铁托传》等。这期间,认识了邻乡的一个朋友,他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特别喜欢收藏鲁迅的著作。大概读鲁迅的杂文读得多的缘故,从此“感染”上了一点批判精神和思想。读高中了,父母经常给点零花钱,我舍不得用,每到期末,会将省下的零花钱到地摊上去买二三本感兴趣的又便宜一点的谋略类和医学类的书看。也就这样,才得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书可读。
改革开放后,高考也经常隔三差五地改革。我们读高二后,学校先分文理两科,后又分文史哲、农林医、理化生、地矿油等科,再后来又分新的文理两科。曾梦想去医学院读大学,但当时的高考志愿政策只有学理科的才能报医学类专业,结果自然因读文科而无法圆梦。后来,随着高考扩招及改革,文科的也可以报中医类的专业了。当时我在想,古代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难道个个都数学厉害,化学精通?恐怕他们的数学与化学功底还没我这个高中生好。你说,他们那时代的这些知识哪有我们今天这么多?水平和程度哪能与我们今天相比?显然是教育界所谓的一些改革家和专家们在“无理取闹”。也就这样,我们多少学子的梦想因为缺乏科学性的随意改革的政策和制度而破灭。不能学医,选择被老百姓认为可以从政的专业也不错吧!学了几年政治学专业之后,才发现这种专业不仅虚而不实,而且徒有虚名。这种专制体制与用人制度,哪有机会让我们这些乡巴佬“上路”呢?结果大多都只能去充当宣教的工具而矣。
那年代,虽然已经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但进学校读书也十分不容易。想想小学的同学,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进了中学;看看初中的同学,大概十分之一的人进了高中;再看看高中同学,也大概十分之一的人才能进大学,有的还需要家里大力支持和通过复读才有机会。大学有图书馆,书也不少,对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我们大多比较珍惜,只有少数人在混日子。在大学,课余时间较多,娱乐活动也少,图书馆便成了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进了图书馆,我们像野牛一样,逛吃逛啃,见着书,只要看得懂就读。从来不知道自己应该读哪些书,也从来不知道要选些经典名著来读。后来毕业了,才发现自己没好好地读过几本经典原著,也发现没人指点,乱看乱读,也容易浪费时间和荒废青春。
我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读了研究生便可以有机会好好地改变一下生存环境,好好改善一下命运。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从一个陷阱掉进了另一个陷阱,人生从一个泥塘掉进了另一个泥塘。从来看不到希望,也见不到转机。研究生专业,相当一部分专业几乎没有专业对口的机会。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都不得不改行或者改用本科专业就业,甚至无业可就。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样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国还不断增多,人数还逐年扩招。真不知我们的教育主管们是怎样想的?这种纯粹只是为了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及群体的私利,而不是围绕社会和市场需要来来设置专业和招生,于社会和平民子弟又有何益处?难道真的像一些有思想的人点评的那样:“现在的学校不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是‘毁’人不倦和培养掘墓人的地方。”?!
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倍觉辛酸而艰辛,曲折而又悲哀:想书读时而没书可读,想读感兴趣的专业却遭政策限制,有书读时又不知如何读,读了书却难改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