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等待成为生活姿态
作者:愻顺时间:2025-04-16 07:03:46热度:0
导读:机关就是这个样子,尽管墙上挂着若干规定与制度,但到了年底,大多的同事还是匆匆忙忙来了签个到便不见了踪影,楼道里偶尔碰到几个同事,相互一笑:就等着过年了。看着同事们疯狂地上街购物或是网上淘宝,我依然循规
机关就是这个样子,尽管墙上挂着若干规定与制度,但到了年底,大多的同事还是匆匆忙忙来了签个到便不见了踪影,楼道里偶尔碰到几个同事,相互一笑:就等着过年了。
看着同事们疯狂地上街购物或是网上淘宝,我依然循规蹈矩地按时上下班,心里隐隐地有些不知所措,我究竟在等待什么?旧的结束还是新的开始?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常常盼望着周末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我等待着每一次集体活动或是学习的时刻,我等待着每年的工作总结评优大会……那个时候的我因为充满了期待而不敢懈怠,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朝气蓬勃。
可是曾几何时,我已经渐渐变得麻木迟钝,对工作了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对名利不再热衷感冒,对领导不再充满敬畏,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年复一年的高枕无忧,浑浑噩噩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说机关是个模子,无疑我已经被其无情地雕刻。
当然,等待的滋味人人尝过,比如晚点的列车、朋友的姗姗来迟、难得的晋升机会以及喜庆节日的降临。这些等待或许是令人忧心烦躁的,但因为它是明确的,所以会随着愿望的实现或结束而令你最终平静。怕就怕你不知道自己期待的究竟是什么?
曾听人讲过贝克特的荒涎剧《等待戈多》,剧情特别简单,从开幕到结束,两个人一直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可最终却没有等来。戈多是谁?是一个动物还是什么人?等待开始等待结束这就是全部剧情,等待是全剧的唯一主题。当时对此剧并不理解,以为其荒涎之处就在于大家根本读不懂。现在才明白,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活中,不是常会处于一种等待虚幻目标的持续焦虑状态中吗?等待戈多的人又何止我一个?
明明刚过四十、精力充沛的一个大男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没有发展前途,只是在混日子;三十多岁的女同事不愿意提高学历,冠冕堂皇说自己等着有好政策要退休;二十几岁的小年轻理直气壮声称自己干不了,面不改色地摇出来摆进去;平时,“等着加薪”、“等待周末”、“等着退休“、“等着过年”成了机关盛行的口头禅。
以等待的姿态对待生活的人,盲目地随波逐流或是茫然地安于现状,貌似心安理得,看似不失希望,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对自身现实力量的失望。很多人的“看开”“看淡”往往是迫不得已开脱自己的借口,甚至会演变为一种极不负责任的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恶劳好逸本人之常情,机关恰似培育懒汉的温床,容易令人麻木与颓废。加之人的能力大小的不同,人生际遇的不同、寿命长短的不同,体格强弱的不同,财富的不均……常常会令我们心生抱怨或踌躇不前,但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而且被划分为各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个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象是耕作庄稼,如果误了播种的节令,便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当代著名作家金马曾说过:在等待者那里,世界是人家的。在躬行者那里,世界是自己的。
人生,是个不断认识和挖掘自己的过程。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工具,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力所在。我们不妨学学毕淑敏,大声说:我很重要,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能够奔波忙碌是自己的幸运,让希望在心中长存,激发自身不断完善,让生命如花般绽放。这样,在生命的黄昏里,我们才不会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