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在安静中用心修行”这句话包含了太多。安静,用心,修行。都是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安静为人,用心处事,方能“修行”人生。人一生所受的苦

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在安静中用心修行”这句话包含了太多。安静,用心,修行。都是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安静为人,用心处事,方能“修行”人生。
人一生所受的苦难与得到的欢愉都是等价的。却总会有人在抱怨自己在工作、学习、感情等方面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不以为然。人的每一个行为举止,每一句话语都是在为自己修行。而修行是一种为自身积累能量的方式。所谓有前因才有后果,当内心溢满能量,流露出的,自然是修行得来的回报,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自己。

壹,安静
“安静”释义为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这是物理意义上的安静。而修行并非仅限于物理意义。
人是由身体和心组成,由心出发使得身体行动。但有时身心并不同步,从而导致身体所处的环境与心所处的环境大相径庭。这就是有时独自一人亦会感到烦躁不安,而有时身处于喧闹中却能心如止水的原因。
修行所需要的安静,是内心的安静。“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对于一个修行之人来说,并非心在身体里,而是身体在心里。只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获得一种自欺欺人的易碎的宁静,而在蹉跎岁月中反复锤炼,才能将心铸就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来守住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作为第二方来观看自己。不懊悔,不期盼,不哀伤,不痛苦。
静水流深。湍急易为鲁莽,不动即为死水,唯静水方能流深。虽无声却细腻,虽平淡却深沉。无妄心,不妄想。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人们太容易给自己套上名枷利锁,将心变得躁动不安。只看见脚下幽暗的谷底,殊不知远方有青翠的山峰。要放弃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对其的执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淡泊”中盛开出花,以“宁静”来浇灌,终得到的是一颗清幽淡雅的果实。
人在一生中,心是很容易被感情纠缠的。而爱情首当其冲。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在爱情的世界里,无需太过于留恋已经远离了自己的感情。当曾经的另一半已远走,就不必再回头。趁阳光正好,还可以走很长的路。不需妄自菲薄,亦不要汲汲戚戚。如若自己不被囚禁在爱情的笼牢里,爱情依然是美好而温暖的。
无论是物质名利,还是感情。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才得以修行。
贰,心。
修行在于用心去修行,绝非用身体修行。
有的人说,好的心性是时刻都按照预定好的模板去照做,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每时每刻都要紧绷着自己的心和身体,实非常人之所能。即使坚持下来,直至最后修行的只是身体,也只能是身体。好比缎子被面麻布里,表里不一。要实至名归的修行,绝非只修饰外表。当修行至心底,触碰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尔后,暗香袭来。
用心修行,会使素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得到答案,使烦扰自身已久的困难渐渐消散。“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这句佛语,年纪越长的人对他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使困难在心中解决,使痛苦在心中消磨。在身体表面的不一定是真像,反而会受身体的困扰。而心会告诉自己,孰轻孰重,孰是孰非。

叁,修行。
有“修“才有“行”,并且只有“修”后才可以“行”。
“修”与“行”,不可分,不可相对,也不可或缺。

修养德行,是无时无限的。使自己的身体和心在逐渐修行逐渐积累能量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贴近,近乎于统一。让自己在人生中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行动,每一次选择,都不会在未来受到自己的质疑。
“在安静中用心修行”,无论是修养德性还是宗教中的修炼,都是漫长而又深入透彻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受用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