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十八弯
作者:攘择时间:2025-04-18 04:48:14热度:0
导读:滚滚黄河水,悠悠千万年,奔流不息,自白银区水川镇西部大峡的西峡口入境,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和景泰县。沿河道分布着大峡、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等雄伟峡谷险礁。就在这段河道中,却流传着许多有关黄河水
滚滚黄河水,悠悠千万年,奔流不息,自白银区水川镇西部大峡的西峡口入境,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和景泰县。沿河道分布着大峡、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等雄伟峡谷险礁。就在这段河道中,却流传着许多有关黄河水运的惊险传奇故事,至今仍在黄河两岸人中流传着。
黄河是古丝绸之路北线往来之要冲,是西北通往华北的水上运输大通道,也是兰州筏运达宁绥德必经之路。凡是在黄河两岸生活的人们,都离不开水路运输,特别在古代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时候,白银地区交通十分落后,别说是能跑车辆的马路,就是骡马行人走的便道,也是时断时续。从兰州经白银到宁夏、包头,只有一条黄河水路,许多重要物资只能通过水上运输,然后再转运到华北各地。水运从每年的春分前后冰消开河开始,到立冬前后结冰封河结束。
黄河水运历史悠久,据《白银市志》记载:远在先秦时期,黄河两岸老百姓就创造出了黄河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俗称“排子”。
经过千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到明清时代,羊皮筏子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当时,最小的羊皮筏子可乘6至8人,载重五百公斤以上,用16个羊皮胎系绑而成,叫“排子”。小型筏子载重10吨左右,由27个排子组成,用羊皮胎330个。中型筏子载重15吨,由30个排子组成,用羊皮胎360个。大型筏子载重20吨以上,由40个以上排子组成,用羊皮胎580个。
在明清时代黄河白银水运已相当兴盛,地处黄河边的白银、靖远、平川和景泰建房用的木料和生活用品烟酒糖茶、日用杂货大部分都是从陇南、临夏、甘南及兰州等地通过水路转运来的。尤其在同治九年(1870)反清回军被平定后,遭受兵燹之灾的靖远、平川、景泰已是满目疮痍,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此时,身处人稠地狭的榆中县青城、白银区水川(均属条城)的有识之士看中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靖远、平川和景泰。他们利用黄河水运的便利条件,乘羊皮筏、木筏举家迁徙到这里。那些年,黄河青城至景泰段,一片繁忙景象,河面上顺流而下的羊皮筏、木筏,搏浪击水,一拨接着一拨,情景十分壮观。
白银黄河水运自西峡口至宁夏中卫段,要途经大峡、乌金峡、红山峡和黑山峡一道道险关,真可称得上“三步一险,五步一礁”,水手要看天气变和水情行驶,只能是朝发暮泊。
首先经过的险关是大峡,它是白银水程中最危险的一段。这一段的险境有:将军柱、煮人锅、大撞崖、锅底石、胶泥坝子、棺材石、大照壁、小照壁、月亮石等。尤其是“煮人锅”段的河水,是一个大漩涡,一边的水向下流,一边的水向上旋,水手的桨稍不用力就会被漩进“锅”里,撞在礁石上,酿成筏毁人亡的大祸。
进入靖远县平堡,西侧是乌金峡,这里两岸青峡石蜿蜒起伏,闪闪发光,似乌金披在峭壁上,所以人称“乌金峡”。乌金峡下面有一处险境叫“大浪天险”,巨大的河水汹涌倾泻,冲击礁石激起巨浪,起伏落差达十多米,十里之外便能听见狂涛咆哮如雷。
出乌金峡,顺流而下一百多里,便进入平川区境红山峡。沿河两岸都是红砂岩大山,起伏不平,因此叫“红山峡”。此段河道变得狭窄,水流湍急,先后要遇到不少惊涛骇浪和险礁,如:洋人招手、观音崖、三道块、双漩、一窝猪、红毛牛、老龙背、黄羊坪等。一道险关,一片险情,一个惊险传说。
洋人招手位于红山峡险要处,一大巨石立于河中,中流激浪,名鹰窝石。传说有一英国人乘筏顺流而下,至鹰窝石,惊恐至极,纵身跃上以避祸,筏似离弦之箭顺流而去。后因浪险筏疾不能相救,每见筏过,便拼命招手,终未得生还。
出了红山峡,黄河两岸,一边是景泰县,一边是靖远县兴隆乡大庙入口的峡谷,河道变得曲折蜿蜒,两岸山多黑色,故称之为“黑山峡”。
黑山峡险阻层出,险象环生,如:龙王炕、五雷旋、三兄弟、七姊妹、老两口、白马浪、拦门虎、娃娃嘴、小观音等都是取河中或河岸的礁石形状而命名的。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两口挂一挂,三兄弟绕不下”,以形容险礁之可怕。要通过这些险关,水手须全神贯注,稍一着不慎,即刻会酿成折桨筏翻,葬身鱼腹的惨祸。
过了黑山峡,便入宁夏界。至此河面宽阔,水天一色,筏排缓缓漂向远方,驶向目的地……
斗转星移,岁月轮回。曾经兴盛辉煌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白银黄河水运,随着中华人共和国的成立,交通的飞速发展,逐渐沉寂,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基本停运,只有遗存为数不多的小型羊皮筏子,有时还在奔流不息的河岸边和旅游景点处摆渡过往行人和游客,显得十分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