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六赋之滦州风云
作者:硬酸时间:2025-04-16 13:57:45热度:0
导读: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需要战争;一个政权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需要战争。非正义的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正义的战争,从来就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滦州,地处京畿门户,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需要战争;一个政权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需要战争。非正义的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正义的战争,从来就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滦州,地处京畿门户,据华北而扼关东,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岩山巍巍,不知见证过多少腥风血雨;滦水浩浩,不知漂没过多少杀伐之声……
[主持词:近年来,滦县境内发现了不少古墓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古墓陪葬有大量实用兵器,足以证明,滦县有多处曾为列阵厮杀的古战场。]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七雄逐鹿,遍地狼烟。蜇居燕北的山戎各部趁机强大起来,灭东胡,吞令支,骚燕袭晋,甚至越过燕国国境击齐。此时兵强马壮的齐桓公应燕庄公之请,率上卿管仲、左相隰朋兴师北伐山戎。山戎大败,逃至孤竹国即今滦县卢龙一带。孤竹国大将黄花割下山戎王密卢的项上人头,假意降服齐桓公,并为其带路,追击孤竹国王。黄花把齐桓公的大队人马引至迷谷,时值黄昏时分,黄花趁黑逃遁。齐桓公环顾此地,怪石林立,荆棘丛生,杳无人迹,时闻鬼哭狼嚎之声,象钻进了迷魂阵里,不知哪儿是来处,哪儿是出口。正疑惑间,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人马大乱。齐桓公惊慌失措。管仲却成竹在胸,说:“我闻老马识途,纵之于前人随其后,定可出谷”。齐桓公纳计,放几匹老马队前带路,真的走出了迷谷,转危为安。从此,迷谷声名大震。渐渐有了人烟,组建了村落,遂名“迷谷”,即现在的河北滦县迷谷村。
(主持词:这里就是滦县迷谷村,老马识途的成语即出于此。岁月悠悠,两千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这里早已没了当年旧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跟我到这家农户看看,到底有些什么变化……)
春秋战国的硝烟早已随风飘散,凶险的迷谷已成万亩良田,只有“老马识途”的故事永存在人们的记忆,只有阳光下的风景让人留连忘返……
几番风雨,数度沧桑,历史的车轮很快转到二十世纪初,朝廷腐败,朝政式微,满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残酷压迫,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各地多次举兵反抗,滦州的东部昌黎人民曾聚众捣毁盐局;北部迁安民众殴打知县;西部丰润组成了华北救命军;后期的义和团运动以扫清灭洋为宗旨,其中大师兄张洪一直在滦州北部坚持斗争;八国联军由天津东下时,滦州为必经之地,魔鬼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姿意横行,激起“民教相仇,酿成巨案”。
滦州境内的统治者,只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无睱顾及百姓死活,天灾人祸无人过问。仅自光绪九年即1833年以后,境内东南濒河地区竟有480余村被水淹没。物业凋敝,民无栖止,富庶气象荡然无存。
1911年,清政府为挽狂澜于即倒,决定在直隶永平府即今卢龙县举行第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永平秋操”。秋操部队沿北宁铁路即今京山铁路东西会进,东路是以汉人为主的新建陆军,军咨使冯国章为总统官,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和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副总统官。东路军自东北开拔驻山海关至滦州一线,计3万多人。西路是以满人为主的宫廷禁卫军,皇族大臣舒清阿为总统官,军咨使田献章、哈汉章为副总统官,由通州开拔驻丰润开平一线,计4万余人。双方兵力共7万余人,军机大臣载涛为秋操大元帅。
吴禄贞,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三人一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称“士官三杰”。三人志气相投,倾向革命,密决于开操之时,以实弹攻击西路军,扫清禁卫军,后整军入京,直取清廷。并密约武汉同时举兵,使清政府首尾难顾。
不料,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清廷惊慌失措,遂急令永平秋操停止,调集各部南下武汉,镇压起义。西路军陆续回京,东路军倡兴革命之举亦被清廷得知。举兵时机未到,副总统官兼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在本镇中坚力量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等三名管带的支持下,断然在滦州截获清廷由东北押送而来支援南方的军火,同时于12月29日电奏清廷实行兵谏,提出“废除内阁,速开国会”等十二条施政大纲。
滦州兵谏,给清廷以极大威胁,清廷一面假意奉承,暂避兵锋,一面紧张部署,露出杀机。首先任命张绍曾为“宣抚大臣”南下长江一带,调离滦州削去兵权,又将吴禄贞秘密杀害,同时将张吴所部化整为零,分散调开。滦州兵谏宣告失败。
参与滦州兵谏的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早在进驻滦州之前,就组建了“武学研究会”名为读书,实为传播革命思想,联络同志,密图举事。
中国同盟会十分关注滦州的革命活动,曾派北方总代表王葆真四次来滦,条陈大计,筹措经费,力主发动起义,推翻满清政权。同时,武昌起义政府代表胡鄂公、天津共和会会长白雅雨、孙谏声等人应邀来滦,共同策划北方革命,举行滦州起义。并确定施从云为司令,王金铭、张建功为北方军政府大都督,同时联络了东北二十八路英雄,刻制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大都督”和“总司令”印信。
1912年1月3日,正式宣布滦州独立,州衙大门摘下龙旗,挂上北方革命军政府牌匾。同时发布了“警告直隶同胞”等十二个布告和对内、对外以及给各国领事馆的照会。不日各国领事馆推俄国领事为代表来滦,表示承认滦州军政府为交战团体。
1月4日,王金铭、施从云率队誓师并向清廷发出讨檄文,指斥清廷专制“肆彼淫威,滥施杀戮”“本政府位置滦州,即日振旅京津廓清余孽”。誓罢王金铭伏地向环立义军叩首。
宣布起义后,原计划从秦皇岛登陆的山东义军不见动静,原计划从辽宁沈阳赶来会师的冯玉祥部也因本人被袁世凯拘禁而告吹。滦州义军遂于4日下午扣留火车,令士兵轻装,准备乘夜西进,直取京津。傍晚正待登车时,副都督张建功公开叛变,命其所辖三营兵分两路进攻义军。义军奋勇还击,叛军死伤过半,余部逃入城内固守。双方激战到晚上8点多,义军攻城不下,王、施等决定放弃滦州,执行西进计划。当军车行至雷庄东部时,遭遇布防在此的清廷鹰犬王怀庆所部及国贼袁世凯调来的三个营的清军伏击。激战多时,清军邀义军议和,王金铭、施从云轻信敌言,前往敌阵,被王怀庆“立命杀之”,滦州起义宣告失败。
数十年后,冯玉祥将军在自传《我的生活》中写道:滦州起义“这样一个在帝制势力的重围下生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