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遥远的柳泉湾
作者:熙事时间:2025-04-02 06:08:59热度:0
导读:其实柳泉不是湾,它只是一个小山村。在沂蒙山的深处,和周围的许多村子一样,几百年来静静地在那里,延续着炊烟和香火,也延续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生活。我始终觉得,沂蒙山是这个世界上最朴实的山,她具备所有山的要
其实柳泉不是湾,它只是一个小山村。在沂蒙山的深处,和周围的许多村子一样,几百年来静静地在那里,延续着炊烟和香火,也延续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生活。我始终觉得,沂蒙山是这个世界上最朴实的山,她具备所有山的要素,有平缓的坡,有巨大的石,有满山的树,有四时流动的水。她具备养育生命的能力,但是没有值得夸耀的财富,她拥有四时变换的季节,但是没有雄奇险峻的性格。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默默的坐在那里,像一个最朴实的老奶奶,欣赏着子子孙孙的梦想,也给予他们最简单的生活。走在沂蒙山,你感受不到激动,所有的一切都是温和的,仿佛世间所有的严酷在这里都不存在,即便是讲故事,也都是温婉的,对坏人少有恶毒的惩罚。而这,也就是山民们的性格。
今天我在这里怀念柳泉,是因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柳泉和所有的中国乡村一样,在经历躁动之后迅速的走向现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光决然的远去,年轻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再也回不来,只在那些特殊的日子,见到这些流离的身影,匆匆。舅母说,他们会是这些山村最后的一代山民,等他们爬不了山,种不了地了,这些村庄就成为空的。说这话时,我心里千丝百绕。我们轻易地就在改变着时代,千百年流传的那些故事正迅速的消失,甚至是话语。我知道,这就是时势,恋恋不舍的只是我这样的人,因为把那里当做了最后可以皈依的地方。但是不舍代表不了什么,我也一样离开的远远的。
柳泉有什么好呢?我说不上。
这就是命运,你注定要和某个地方有关系。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在心里,一个在现实里。外婆是一个很特殊的称呼,在很多人心里,外婆往往代表了故乡,我也一样。正因为外婆的存在,柳泉才那么明晰的在那里,从鲜活的生活,变作遥远的回忆。我出生在柳泉,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我是家里第三个孩子,我应该感激母亲,在她的母亲那里为我寻找了庇护。我的三十年的生命,皆源于那一点对于生命的坚持和外婆的接纳。从此以后,我有了故乡。
严格的说,我是在十六岁长大的,因为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郑重的探索生命的意义。也是从那时候起,回到柳泉,已经不再是小孩子的单纯的情感诉求,也是从那时开始有了“回乡”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串亲戚,看风景。也是从这一年起,生命中的转折开始一次次到来,我必须开始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去看世界,思考未来。每一个乡村长大的孩子身上都有这样自豪又自卑的存在:当待彼时,化身为璞,定当相忆,念念不忘。那些过往的美丽时光在离开故乡后成为心底的怯懦,每一个离开乡村去往城市的人都会感到卑微,在异乡,那些记忆成为不敢碰触的温柔,化身为不愿承认的低微和不愿抛弃的根。夜深的时候,我会想起那些分别的少年,那些小心翼翼珍藏的故事。我们都有过金子般的心灵,回忆起来,那些年轻的脸庞都被镀上阳光,如此神圣。假如给有意义的生命一个定义,我觉得怀揣梦想的生命才有意义,这个梦想并不一定伟大,她的存在也许只是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点乐趣,也许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心愿。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的写故乡,而这个题目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文章里,那些想说话的冲动总在深夜涌来,而显然我只能断断续续写写字,所以,就把它当做我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分享,也为了妻子对我的期待。也许,这就是对自己的一次解读,告诉你们,我的来龙去脉,也为了未来,保留下那些美好的记忆。
我想起大学时的最后一次作业,毕业设计的题目我选择的是《故乡的原风景》,因为我无法摆脱那些念想,关于乡土,关于根。我知道,这是我抵达自己的唯一途径。那些在我生命中给我美好的人,许多已渐次离去,这也是我的一次致意。因为,时间越久,我越知道,我那么的爱着你们。
我将回忆的,是整个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