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2008年的某个冬夜,我在网海遨游,一篇博文《孩子,原谅妈妈好吗》伴着窗外的瑟瑟寒风飘到了我的视野。这是个独特的博客,博主“追梦人”于三年前在新浪网站觅了一方寸土,后来就从没到此访问过。整个博客里只有
2008年的某个冬夜,我在网海遨游,一篇博文《孩子,原谅妈妈好吗》伴着窗外的瑟瑟寒风飘到了我的视野。这是个独特的博客,博主“追梦人”于三年前在新浪网站觅了一方寸土,后来就从没到此访问过。整个博客里只有这唯独的一篇日记,写着初为人母的妈妈对两个多月的儿子所说的心里话,全文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对儿子的忏悔……忧郁的文字让我闻到熟悉的味道,一种很近很近的距离向我袭来。我百度搜索着她的痕迹,千般激动万分感慨,是她,是她,“追梦人”就是玲姐!我心里欢呼着。
偌大的世界,原来也可以这么小。
和玲姐失去联系已有多年,一直想知道她是否过得依然,十年来沉淀在心底的挂念时浓时烈,溢满胸怀。寻她千百度,蓦然惊现,那人就在茫茫网海中!
兴奋里杂着忧伤。也许是因为这一年我正奔走在心理咨询求知的路上,玲姐那篇小小的短文敏感地触及到了我的神经。我觉得我有责任要做些什么。
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玲姐,可喜的是她仍与我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十年未见,悲欢离合一言难尽。一样的天,一样的脸,她仍如当年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文弱里透着美。所不同的是她现在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经营着丈夫和儿子是她每天的全部工作。然而,生活的阳光并没有裹住她那颗柔弱忧郁的心,低落伤感的情绪和不可控制的担忧总是不经意地造访,像魔鬼一样撒下天罗地网将她牢牢捆缚,不可挣扎。家里本很和谐,虽然经济不够宽裕但夫妻感情非常好,令她烦恼的是,多年来隐隐的忧郁总是不小心转化成对儿子的伤害,继而又用自责来折磨着她自己。
“唉,儿子几乎成了我的出气筒,稍有不顺我总是拿他撒气。记得儿子两个多月大时,我常因心情烦躁而对他发火。可是看到睡在摇篮里的儿子吓得大哭,我的心却又碎落一地……”说起博客里的那篇日记时,玲姐不由地伤心落泪,“2005年儿子才四岁,有一次他新买的玩具被同学抢去了,受了欺负的他,非常恐惧地大哭大叫。我见状,突然有种莫名的担心,我怕他现在的懦弱是我在他小时候经常对他发火造成的。那篇博文就是我对两个月大的儿子的深深忏悔。唉,从此每当儿子没达到我的期望和意愿时,我就自责愧疚和失望。这也许会是我一辈子的心病……”
十年后的重逢,玲姐和我赤胆忠心地掏了各自的心窝。在她的平淡生涯面前,我的沧桑经历赢得了些许资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给了我一点专业与权威感,玲姐把困扰她的心病——儿子教育问题毫无忌讳地向我摊开。
我深深体会过忧郁的心理折磨,也身体力行过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因为情同姐妹的关系,也因为学以致用的需要,我不知不觉在实践着“心理咨询”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职业,用我自己独特的方式,用我的整颗心和全部的热情,为玲姐解答着对孩子的担扰与困惑。
“我认为,让孩子在童年时代经历一些挫折与委屈是必要的,作为妈妈不必过于担心。”我像个资深的心理专家,慢条斯理地开导玲姐,“如果可以,请你每天在心里设想,‘孩子,假如我是你,我会比你做得更好吗?……’如果连家长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一定做到呢?对孩子感到失望,有时是因为我们对他期望值太高了。既然你的童年也有过恐惧与懦弱,也犯过错,那就也允许儿子的童年和你一样轻松快乐吧。把要求放低一些,让孩子有颗健康的心灵才最重要啊!”
我也不知道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这些思维与理论,到底是哪个心理学派的,根本就是我自己用心悟出来的道理嘛。我在心里自豪地笑了。其实,我只是依稀记得有个经典故事,讲的是一位妈妈带着几岁的女儿逛商场,妈妈贪婪地享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手里牵着的女儿却吵着要回家。当妈妈蹲下身子帮女儿系鞋带时,她诧异地发现,从女儿的角度看到的只是商场里来来往往的人的大腿,在女儿的世界里,商场是那么的无趣,她怎么不吵着要离开呢?而妈妈只是蹲在女儿一样的高度时才真正读懂了女儿的心情。
玲姐抬起头,惭愧地说:“是呀,孩子无错,也许是我自己太忧郁了吧……”
“孩子,假如我是你……”我那一番富有人性化的劝词显然拨亮了玲姐心头的一盏灯,她的眸子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