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百官大众饭店
作者:惟肖惟妙时间:2025-04-17 06:55:06热度:0
导读:老百官的美食真不少,印象颇深。如解放零饮店的肉包子、槐花桥糕团店的金团、红旗饭店的油榨粢饭、工农桥饭店的烤饺、知青饭店的汤团、东风饭店的糖醋排骨、还有蒋家弄的烤鸭、座山雕的烤年糕煨蕃茹、溪弄口的长生糖
老百官的美食真不少,印象颇深。如解放零饮店的肉包子、槐花桥糕团店的金团、红旗饭店的油榨粢饭、工农桥饭店的烤饺、知青饭店的汤团、东风饭店的糖醋排骨、还有蒋家弄的烤鸭、座山雕的烤年糕煨蕃茹、溪弄口的长生糖炒栗子等等。记忆中古镇百官生意最为红火的还数下市头大众饭店,大众饭店座落在解放街如今新桃园商场位置,当年的四角凉亭如今叫劳动路口的北端。大众饭店三间开店面,大门是朝西对着解放街的,与一爿豆腐店相邻。在我的记忆中大众饭店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早点,大众饭店门口北边露天一直摆放着二只大小不一用白铁皮油桶制作的大煤炉,那是用来炸油条与做大饼的地方。油条和大饼是现做现卖的,所以在卖油条和大饼的那个边上总是排着长队。有时每人只买上一二根油条,那么整个队伍会走得很快,有时碰上一个人买上七八根的,那就会遭到队伍后面人的白眼或骂声。大家盯着那个系着围裙布的老师傅将两条面条在粉板上用手推成辫子形,咝的一声放入油锅,一会儿,一根金黄的油条就被一双长筷钳到一旁的铁丝篓中,然后用一根细毛竹片串起。而大饼则是一炉一炉出的,如果卖到你这儿,恰好这炉卖完了,那你只能自认倒霉了,再等上二十分,等下一炉出炉了。此时如果你心不急的话,那看着这个瘦老头做大饼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他会在大饼内会放入一些葱油,待案台上排满了大饼,就拿起盛芝麻的碗,将一小把芝麻均匀地撒在每一只做好了的大饼上,然后二只二只合在一些,手心中蘸点水,拿起二只合在一起的大饼,一一贴在火炉中,当炉火将大饼烤得有点发红时,用脸盆盖住炉口,火炉下面的通风口也得用稻草结堵住,这时候是顾客心里最焦急的时间,老是惦记着还得等多少时间大饼才能出炉?也是那个老师傅最能摆架子的时候,如果有人催,“急什么急,生的能吃?”这是他的口头惯用语了。真的等到了开炉的时间,他总是先用火钳在空中相碰几下当当的声响,好象在提醒着队伍中的人们,现在开炉了!于是,一股大饼的香气就弥漫于整个大众饭店门口了。
那时的售货方式是先买票,再凭票取货,而大众饭店的票比较特别,它使用的是一支支长方形的竹签,竹签上烙有字。大饼签与油条签的不同的只是长短的区别。想当年传统的早餐大多是:大饼、油条和豆浆。豆浆我们百官人一般都称之为豆腐浆。在早上手提一只十寸的搪瓷怀去大众饭店买豆腐浆,大多是我们小孩做的事,当然也有家庭主妇来排队的。那个年代在我们的心中豆腐浆是一种美味无穷的早点。大众饭店的豆腐浆分为三种:一种为甜浆,但其中放了并非白糖,因为在那是白糖是要凭票供应的紧销品,放的只是糖精。另外一种为咸浆,先在碗上放上一些酱油,葱花,然后再充入豆腐浆,此时豆腐浆会呈真正的浆状。还有一种豆腐浆就是淡浆,顾名思义,就是什么佑料也不放的豆腐浆,当时那些会算的家庭主妇,都买淡浆,因为甜浆与盐浆都要三分钱一碗,而淡浆只是二分钱一碗。将淡浆买回家,按各自的口味,或做成甜浆,或做成盐浆,这样能节省几分钱。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早餐能喝上一碗甜浆或一碗咸浆,真的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了!而牛奶是当时的所不敢想象的食品。
我从小住在交界桥百松河边,每当中午,就会看到有许多乡下农民从各地赶到百官,大多用手帕包着大米来到大众饭店兑换饭菜吃饭。主要是南湖和松厦一带的农民撑着木船来到县城,有上门收购粪便和柴灰的,有到下街粮站卖稻谷的,也有推销用草袋包装着的一袋袋湖田萝卜的。他们摇晃着大小不一的木船,走水路把货物运到百官下市头,然后船老大就把湿漉漉的船缆系在交界桥下面两边的河埠头,三三二二的人们簇拥着上岸来到大众饭店吃饭。饭店里营业大厅内摆放着几张四方八仙桌,桌边围着四条长板凳。进门的客人点叫的无非是白饭二分钱一碗,扎肉三分钱一块,滚热猪油烧鱼头豆腐八分钱一大碗。要吃老酒的人也有五香猪肚,炒腰花等菜蔬下酒,围坐在桌上吃得脸红耳赤大呼小叫的客人大多是进城的农民及生意人,他们点上一二个菜,喝上一壶串筒热老酒,吃饱喝足养上精神后,脚步蹒跚地离开大众饭店又踏上晃荡的小船,为生计去忙碌着。岁月悠悠,人生漫漫,逝去的时光早已将当年大众饭店的扑鼻的香味和喧哗的人声留在古老的百官而远去了,如今只留下淡淡的记忆让我偶尔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