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想人,乐想美
作者:囚奴时间:2025-04-06 15:09:26热度:0
导读:淡,是一种至察至圣至美的境界。我喜欢淡淡的美,淡而韵味犹存,这可能是我对“淡”的生活认可方式吧。与妻子第一次见面,她微笑面对我的时候,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状,很接近本色与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
淡,是一种至察至圣至美的境界。
我喜欢淡淡的美,淡而韵味犹存,这可能是我对“淡”的生活认可方式吧。与妻子第一次见面,她微笑面对我的时候,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状,很接近本色与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给我留下了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她是浓妆艳抹的话,除了她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会让我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尔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沉浮、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怡悦,心胸的熨帖,掖下似有风声的惬意,也非能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的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活方式,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者。奋斗者可敬,进去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甜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一个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时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比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而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恰些。近莫过于夫妇,亲莫过于子女,这个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体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与过得去,大概是与生惧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没有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有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惧驰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淡的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就得接受和原谅各种各样的丑,有淡雅之心才能做到至察至圣至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