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那天,看到了一株被我遗忘已久的花开了。顿时,我感到了坚持的力量。是的,不管寒冬是多么冷寂,只要向往春天的心还在,那一定会迎来一个斑斓的季节。当我读完徐春林的散文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读徐春林的散文,有
那天,看到了一株被我遗忘已久的花开了。顿时,我感到了坚持的力量。是的,不管寒冬是多么冷寂,只要向往春天的心还在,那一定会迎来一个斑斓的季节。当我读完徐春林的散文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读徐春林的散文,有点像读王维的诗歌——给人呈现浓郁的田园气息。不过,不同的是,王维诗歌里的飘逸,在徐春林的散文里是一种苍凉。读着他的文字,觉得他似乎是一个经历了风霜的老人,但当我真正看到他的照片是,才发现他年轻的面庞上闪烁着灿烂的阳光。这更让人感觉到他文笔的老辣有些匪夷所思。
他是农民的儿子。农村的风情和农民的质朴,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也流淌在他的文字里。他在用一直锐利的笔,用平实的语言,抒写着他深沉的情怀。当他写《老庄的记忆》是,开头就写道:“拉开窗帘才知道都市夏日里的太阳特别的厉害。在老庄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有人说老庄的夏天是冬天,也有人说老庄的冬天是夏天,要我说老庄一古老的柱梁,年四季没有冬夏。”看似平淡的叙述,但一下子就让人明确感受到“老庄”的特点。这个特点,与城市的特点是迥然不同的。而他能准确地捕捉到这种差异,就是他对农村的熟悉和感受的深刻。在他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熟悉的,虽然已经不在那个山村里生活了。在那个连他也不知道有多少岁数的老庄子里,留下了他的童年和他的不老的记忆。他和伙伴们在一起,为老庄的天空放飞了许多笑声。淡淡的回忆,却流淌出浓浓的思乡情怀。我读着他的这一篇文章,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家乡。而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一文中,他为我们描述了自己的纯真友情。他儿时的伙伴,那个单薄的娟子,总在眼前晃动。但她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出了作者的视野。也许只有那封她留下的信,还时时让作者着她的气息。是的,油菜花开的季节,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每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都会喜欢那些金黄的色彩和摇曳的花朵。但在作者的描述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缕淡淡的忧伤。那油菜花开的是青春的色彩呢还是青春的伤感?但这一段时光,注定成为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由此,我想到了席慕容的一首诗歌:“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只不过,他的纯洁的秘密,是美丽的如油菜花般的。带着山野的绚丽和清醇的气息。《老屋》更是体现出了徐春林的写作特点。他在文章的开头写道:“漆黑的瓦片,粉黄的墙壁,淡雅的门窗,石头砌的阶梯,黄土筑成的围墙……这就是我家的老屋。”在一开始,他就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老屋。而他的描述,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的巧妙应运,就使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老屋的样子。这也是作者深谙写作之道的表现,也是功力深厚的流露。看似直白和自然的交代,却在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而后面,他就通过写也一些“陈年旧事”,来进一步突现老屋的“老”。而通过老屋的“老”,抒发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当他在看到老屋是,觉得老屋凄凄惨惨的。其实,那不是老屋凄惨,而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这他也许是对故去的亲人,流走的往事的一种情感。他的文章,似乎总也离不开农村。他写农村的麻雀,也写农村的电影。由此,也可以推测,其他一些我所没有读到的文章,他也许还写到了农村的耕牛,农村的麦穗……其实,他选择的是什么景物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灵魂已经离不开那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徐春林还很年轻,但他的笔锋却很锋利。从他的大量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不但有优秀作家的天分,他还有实干家的毅力。他酷爱写作,文学是他的另一个生命。路遥先生是我所敬佩的一位乡土作家。他的文章,让人感到沉重背后的厚重。一声又一声的叹息,回荡在路遥先生的文字上空。而徐春林的乡土文章,则让人感受到苍凉背后的凄凉。这种凄凉,是一种时光对生命的催促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所以,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促和使命。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全部的情感在深爱着那一片不为外人所知的,或许还有些贫瘠的故土。透过他的文章,我似乎看到了一头健壮的牛犊,正在广阔的田野上耕耘。是的,春天,花一定会开。我们坚信,徐春林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文学这一片沃土上,绣出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