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蜗居》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慷慨大方,是公认的传统美德,可我不敢苟同,因为我拥有的并不多。正因我不富有,所以我不敢挥霍。常常想起,小的时候,母亲带着经常生病的我
《蜗居》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慷慨大方,是公认的传统美德,可我不敢苟同,因为我拥有的并不多。
正因我不富有,所以我不敢挥霍。
常常想起,小的时候,母亲带着经常生病的我,奔波于各个诊所,口袋里揣着四处借来的几个钱。病一看完,母亲很快就会把我落在家中,又得赶紧到田地里忙活,因为给我看病又多添一笔债。贫穷留给我太多可怕的记忆,我懂得了“一分钱掰成两分用”的苦衷。工作之后,我一直保持节俭的习惯。我知道,解决温饱问题需要钱,赡养老人需要钱,抚养子女需要钱;看病需要钱,上学需要钱,走路也需要钱。生活中,需要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毕竟,人有许多责任和义务,而承担这些责任和义务,都是离不开钱的。因此,我不羡慕别人身上的名牌衣服,我也不向往时时更新的数码电器,我只想,有个安安静静的生活环境,陪着亲人共享天伦。
我爱读书,我也爱写字,我喜欢享受深夜的安静,因为它适合于思考。可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已经限制了我的随意,没有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的自由,我必须按照严格的作息安排,因为养精蓄锐,只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唯有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认为,这只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乐观看法,其实也是他对时间逝去就不能再来的一种无奈的哀叹。人生真的是没有再少的时候,因为时间是不能倒流的,只要逝去,就永远一去不复返。鲁迅认为,时间是挤出来的,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我倒是更为认同他的看法,把喝茶、聊天、玩游戏的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足以让人更加富有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挥霍青春:痛快地哭、淋漓地笑、肆意地叛逆。用奔腾的热血、轻狂的姿态解释了青春的含义。可当这些名词已不再经常出现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的青春似乎已得到了安放,至于安放到了什么地方,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许是日渐消逝在我们琐碎的生活中,抑或永远停留在我们逐渐远去也几乎淡忘的昨天?
当青春不再继续,当岁月写满疲惫,年少时灿烂的笑容,已成为不灭的记忆。透支一生的追求,却留不住青春决绝的脚步。在萧索干冷的岁月季风中,我让回忆熬成木然的雕像。心境日趋平和,棱角慢慢磨平。我把自己静静地锁起来,藏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拿着一杯无色无味的清水,品听一首不清不楚的歌曲,把思绪交给天空,把感想留给大地,好好地整理那一堆堆破碎的回忆,好好地总结过去,好好地计划将来。
白岩松说过:“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生命不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它属于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属于尚待教养的孩子;属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更属于不可知的天意。所以,在可掌握的岁月里,我唯有勤勤俭俭度日,兢兢业业耕耘,恳恳切切为人,在生命交给我的一亩三分地里,努力培育属于自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