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作者:大初时间:2025-04-19 05:25:04热度:0
导读:《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译为:泉水乾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为:泉水乾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内心欲望,换取安稳的生活。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对于这句话另一个解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谓江湖,所谓归隐。不只是江湖侠客退隐江湖,文人墨客归原田居。对于我们这样的被生活所累的普通人,失学,下岗,退休都算是归隐。只是没有前者来的气壮山河,让人崇敬。但是,作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又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又将如何隐去,除非你自己不存在。
忘我!
这是个及其抽象的名词。忘记自我存在,忘记世俗功利,忘记恩怨情仇。对于平凡你我,都无法舍弃。
江湖本就是一滩混水,而你又不得不趟过去寻找所谓正果。于是,有人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又有人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找回过去的自己,立地是面对现实的自我。两者本来就相互悖论。找回过去不易,面对现实更难。能够省视自我,在浑噩的天地间找到还存在的真善美的人似乎并不多见。
李白是放逐的人。人生得意需尽欢的金樽里恐怕也承载不了他对影成三人的空莫。不能找回过去的自己,又不能够享受现实的生活。
陶潜是归去宁静的人。否则也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开阔的视野,恐怕开阔的不仅仅是视野,而是豁达的心境。所谓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不仅省视自己获取的知识,更要省视自己的内心良善。
三藏,千里迢迢求取真经,就是要渡人找回良善。然而真的人性善恶,难道要几本真经就可以感念渡化。要渡化的是人心,要归隐的也是人心。
人心又究竟是何物?
小到装不进一粒沙,大道包容天下。
《英雄》中的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仅仅只是因为天下!人心的包容尽显,天下道义尽显。
而另一部影片《大话西游》中,悟空与观世音对话中,悟空说:“为什么,可以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恨下去。人世间的仇恨怎么能达到如此巨大的程度?”观世音:“所以,三藏要去西天求取真经,感化众生。”道尽了人心之小,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不宽容。
无论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在江湖中都是一样。而要归隐相忘又是如此艰难。
而今,汶川地震。我们携手努力,艰难与共。
那就让我们暂时的,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也许在这期间会无心插柳的让你忘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