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关于生与死,这个在平时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早已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更是一个觉得可聊可不聊的话题,可真正突如其来之时,它震荡摇憾的力量,竟然是山崩地裂的景象,它的惊天动地,不在于地动山摇;它挣狞凶险的
关于生与死,这个在平时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早已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更是一个觉得可聊可不聊的话题,可真正突如其来之时,它震荡摇憾的力量,竟然是山崩地裂的景象,它的惊天动地,不在于地动山摇;它挣狞凶险的面孔,不仅仅是在于对无数猝不及防的生命无情的吞噬,更在于对劫后余生者灵魂活生生的惊吓,甚至为一种长久的精神蹂躏!它波及的层面和范围就如同洪水猛兽般四处乱窜,说它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也是恰如其分。在一遍心理黑暗中,在惊惶失措的绝望中,于是,有了我们声势浩大的心理干预,有了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有了……这一切的一切,为的是解除惊恐,消除震后心理阴霾,重建人格并使之恢复常态。
为国家极力展开的心理支持和提供的人文主义的关怀感到欣慰,为开明的政府高明的做法感到自得。欢喜之余,随之而来的却是伴随着的深深不安,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担忧,灾后的应激反应毕竟是强震后的心理剧烈突变,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这次强震后九死一生活命下来的特殊群体,会是怎么样的如魔附身,会是怎么样的影响日后生命的质量,扰乱正常的生活--即使是心理学方面的权威,目前仍也不可随意论断,因为它难达到量化和细化的范畴,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儿可以肯字的是,就是这些受灾的人们的生活在走向相对平静和安稳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心理回闪”之类的恐怖,会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行”、“否认”等相关的变异行为之再现。在他们心头回放的会是一个个让人惨不忍睹的场景;是失去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诸如此类的让人撕心裂肺的骨肉分离;是多年或者是一辈子省吃俭用的房屋、甚至是借债而修的房屋在倾刻间夷为平地的绝望;是断臂失腿的人们对生活的愁苦无助或失落悲伤……这一切的负累,无论财产也罢,骨肉分离也罢,无不与生命的依赖与生命的质量相关,说到底,它无不与生命的死亡与否相关!也只有在此时,我们才对死亡的意义有了最为真实的感受:那就是看淡名利,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天心理的平静与心态的平衡。
在鼓励遇到不幸之人时,我们通常喜欢说一些挺直胸膛,昂起头和一些坚强不屈之类的激励之话语,以达鼓舞之人心。当然那样的语言不能不说没有它的有用之面,这也是政治思想工作能存在的理由所在。其实,无论是政治思想工作也好,心理干预也罢,如果真正能让灾民不成为“精神灾民”,真正能保障每一个受灾之生命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有焕然一新之面貌,那我们谢天谢地,因为这是所有善良之人的美好真诚愿望!但是,如果不能呢?我不能将自己做心理咨询的个案拿来做什么标准,但纵观古今外的大地震之历史,它带给受灾之人的心理创伤史,并不是“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干预”就能立竿见影或一劳永逸的,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定期的永生阴暗之意念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关键之所在!这也是当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这两天,翻了多次相关的心理学教科书,有关这种强震后心理咨询的实在理论和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心理治疗个案,似乎找不到什么来,多是空洞无物或者不着边际的说教,这也正是我们所担心之事。没有了可参考依据的范本,让我们心理工作者边做边总结,对被治疗者来说,近似乎有点不公正,那毕竟带有实验的倾向了,毕竟心理咨询师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相对的局限性,哪怕是在无意之中的失误,也是让人内疚的事!所以,面对我网上的求助者,我这几天常常对良心说,对我热爱的这项心理治疗的工作说:面对强震后的心理拯救,我真有点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但这并不是说我自己在吓自己!只是那只是更加多一份责任!

08/05/29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