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听说,有一种力量很强很大,是穆斯林的信仰;传说,有一种爱情很纯很真,是倾心的仰慕;还记得,这个故事很凄很美,却是一个无力挽回的悲剧。最痛楚的命运,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是对《穆斯林的葬礼》的书评
听说,有一种力量很强很大,是穆斯林的信仰;传说,有一种爱情很纯很真,是倾心的仰慕;还记得,这个故事很凄很美,却是一个无力挽回的悲剧。
最痛楚的命运,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是对《穆斯林的葬礼》的书评。
我辗转多道,千辛万苦,终于从同学手里借来了它。我知道,封面的一弯新月,一座清真寺塔,将带我进入一个神圣的世界,开始我渴望已久的朝圣。
我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地打开扉页。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很奇特,一章是写父辈,故事是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章是写子辈,他们生活在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咋一看杂乱无序,战争、动荡与和平交错,让人产生一种穿越的错觉。
讲述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在差不多六十年间里的兴与衰,和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历经半个多世纪,两代人的悲欢离合交错扭曲。在一个玉雕家里隆重地上演了一场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故事的、华丽的爱情悲剧。
一章一章,写穆斯林的日常习俗及居住的环境,时空互相交错着,故事颠倒反复着。那清真寺的轻烟,一日五次的洗礼和早晚虔诚的忏悔,那么安宁,那么祥和,那么与世无争。
然而,流浪巴巴的出现带给我震撼,打破了这一切,这个带着一个流浪儿去朝圣的“回回”,他执着,他坚韧,他勇往直前、无所畏俱,他要从泉州徒步去阿拉伯,去朝他心中的神。这让我不禁想起去拉萨朝拜的信仰者,一步一磕头,五体投地,一如“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朝圣,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般痴狂,而他随时准备为信仰献出生命。
留下来的韩子奇,与璧儿、玉儿姐妹的感情纠葛,时隐时现,纠缠了三人二十余年,婚姻与背叛、责任与守候,绵亘在二战时期国内战争动荡的十年中,荡气回肠、曲折心酸,在责任与爱情间韩子奇终于还是辜负了爱情,选择了责任,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隐忍的二十年。
下一代的天星、新月,亦在追求爱情,他们善良、纯洁,向往真爱,但是现实却让有情人难成眷属。误会与心机,教门与身份,病痛与现实,重重的阻碍让天星重复了韩子奇的选择,而新月这个圣洁的灵魂,这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也最终迎来了一个她宿命中的归属——死亡。
最喜欢新月在孤独中的奋发图强、在逆境中的争取、在病痛的绝望中的坚强、在坚强中的蜕变、在追求爱情时的勇敢以及在知道生母真相后的安然离去。依然记得在她的葬礼上有这样一段悼词:
“啊,安拉!
宽恕我们这些人:
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
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
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
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
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
并且不要在他们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
可以说新月是唯一一个生在世俗却始终不属于世俗的的人,一如林黛玉的清高,她也始终算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是每个人又都是世俗的,每个人又都是无奈的,他们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甚至在战后的政权中生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每个人都在挣扎,都在争取,璧儿、玉儿、韩子奇、姑妈、天星、新月、楚老师……为了亲情、为了爱情。但是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最终都没有得到想要的。
那个年代,有太多的不自由有太多的不如意和太多的心酸无奈。
这是一部回族发展史,让我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回族人们的真实生活,尤其是这些聚居在北京的回族人民,最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有最单纯的梦,最纯洁的心灵。他们渴求灵魂的圣洁、渴望自己的罪过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拉真主的原谅与宽恕,他们为自己的信仰而骄傲而执着。
可怜的巴巴落魄潦倒身无分文却还一路远行去麦加朝圣。这种信仰,不会因为成长而改变,不会因为物质而变质,更不会因为艰辛而退缩!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执着、怎样的一种坚持!
虽然也有穆斯林会排斥汉族的人,像韩老太太也就是先前的璧儿,说出了一些偏激而难听的话,但是这偏见却依然在冲击中慢慢融合了,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足迹。
很遗憾,我并不了解穆斯林,写这样一篇自以为是的文章也不知道是不是对穆斯林信仰的亵渎,但是请相信,我尊重并敬仰穆斯林的信仰,感动于你们的虔诚;我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自由,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做选择,选择责任则丢失爱情,选择稳重则失去稚嫩,怎样去选择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话题,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就算无奈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生活不是一个童话,尽管行走着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走着的每条路都是坎坷的,但是我们还是得一路向前,去朝自己心中的圣地,朝自己心中的“克尔白”!
人活着,总得有一个信仰,不是吗?有时候,一个信仰就能撑起整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