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爱小雷山的岩石,它虽然没有黄山岩石的雄奇,庐山岩石的灵秀,雁荡山岩石的垛叠;但它以石景细腻,悬岩兀立,石峰沉稳的别具神韵,给了我美的享受。仲春时节,我在大冶市陈贵镇的小雷山游玩,跟着岩石走,美不胜收
我爱小雷山的岩石,它虽然没有黄山岩石的雄奇,庐山岩石的灵秀,雁荡山岩石的垛叠;但它以石景细腻,悬岩兀立,石峰沉稳的别具神韵,给了我美的享受。
仲春时节,我在大冶市陈贵镇的小雷山游玩,跟着岩石走,美不胜收。
当我进入小雷山“石八景”时,这些形态逼真的石景,让我抖擞出无限的遐想。
看,这里的岩石有形。那头石骆驼伸出长长的脖子,张开大嘴,正在饱吸着石塘内清甜的山涧水,驼背上蓄水的驼峰,慢慢地变得高耸而又圆润。那棵石松,更是出奇地把根扎在周围寸草不生的石壁上,六七百年来,虬枝苍劲,独领风骚。那座茕茕孑立于半山腰上,隐蔽在茂密松林深处的石屋,门、窗俱全,石屋内宽敞明亮,要是在这幢清寒的石屋内,小憩或鼾睡于舒适的石床上,定会做一场神仙美梦。
听,这里的岩石有声。坚硬的石浪,一层又一层如海潮般奔涌而来,顺着它奔流的方向,凝神静听,涛声阵阵,似乎响彻整座小雷山。鬼斧神工的石棺材,浅搁在石泉边的空地上,“叮咚”、“叮咚”的泉水,从石缝里汩出,如怨如泣,又像在轻吟着清翰林柯瑾“咏棺材”的警句:“雪飘霜打山山孝,雨过风摇树树哀。”
散落在小雷寺景区的“石八景”,在我看来,它犹如一首流畅隽永的抒怀诗;那么处在“大小口”景区的悬岩,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水墨画。
这幅画,美在它有审度。我沿着“大小口”峡谷陡路逶迤地上下,峡谷两边的悬岩举目皆是。有的削直悬立如牌坊,有的横亘如屏障,好在这些悬岩都只有几十米高,没有那种抬头落帽,一线天的压抑感。这里成为鄂东南攀岩运动的好处处,也许是人们能在这里先审度悬岩的高难度,再来审度一下自己的体能,信心在这审度之中倍增,卓越的胆识和超人的体力,能在这一步一扎实的攀爬之中得到锤炼。我想这大概是攀岩者钟爱这里的原因吧。
这幅画,美在它有智慧。大小口峡谷,谷底幽峻,林木葱茏。幽深处复有暢旷,隆峻处带有秀丽,散淡中不显枯寂,雄奇中不失蕴藉。富有传奇色彩的“盐洞”、“油洞”就生在一堵印有零乱而又稀疏手足迹的断岩上。两洞并排,离地面三四米高,只见一洞口干燥,另一洞口碧水涟涟。这两洞穴,传说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看到雷山脚下民众由于缺油少盐,面黄肌瘦,顿生恻隐之心,便从仙界盗来油盐存放在两洞之中,让百姓们自到洞中来领取。一些畏难者来到悬岩前,望而却步,空手而归。只有那些手脚并爬,不畏艰险者,才取回了油盐。观此洞穴,品味传说,我倏然顿悟,这两方洞穴,不正是大自然造物主给人类聪慧者的心语——不劳不获吗?
山美,美在岩石;石美,美在趣味。小雷山岩石不但能光亮人的灵魂,还能陶冶人的性情。
我站在“大鼓石”上,流连于“古训堂”中,感觉到没有比这里更坦率的石峰了。石峰从来像没有外衣,也没有包装;只有光秃秃,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它祼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险峻中含有沉稳,野性中略有几分羞涩。石峰在春、夏、秋、冬的岁月中,永远敞开胸怀,呵护着“古训堂”这个人造雕作的宏伟景观,任凭游人踩踏和喋喋不休的训导;石峰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中,倔强挺拔,稳健地托起峰顶上高耸云天的雷峰塔,不论是凡夫俗子在塔顶上粗犷的舒啸:“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好美哟!”还是文人雅士在塔顶上触景的颂吟:“更好大雷山,山高水亦环,峰峰雪点缀,曲曲水苍寒,却是曾经眼,玉维画中看。”石峰,它始终默默地承载着,让游览者留下无穷的回忆。
山,借石布景;石,借神有韵。十足景韵的小雷山岩石,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