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粗糙收纳
作者:竹幕时间:2025-04-17 06:00:55热度:0
导读:曾经看过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描写的是一对恩爱的老人。可是当写到他们在合影里亲昵地挽着手时,作者却感怀到“那是一双苍老到很难再抚摸上去的手,也很难想象这样粗糙的一双手能再传达出什么……”我总是在想,站在了
曾经看过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描写的是一对恩爱的老人。可是当写到他们在合影里亲昵地挽着手时,作者却感怀到“那是一双苍老到很难再抚摸上去的手,也很难想象这样粗糙的一双手能再传达出什么……”
我总是在想,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也许他是错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手部的皮肤可能会粗糙,可它依然是人体传递情感时的一个敏感度很高的器官,不会那么轻易地老化、麻木。
往往恰恰是这般粗糙的手,反而更能激发人抚摸的念想。
比如长年劳作的父辈们的手。厚茧、肿胀的关节,还有破损的指甲。有时在梦里醒来,发现这样粗糙的一双手,会觉得它更像是一个裸露的伤口。它不会是好看的,甚至有些狰狞。可我们心底就是会萌生强烈的愿望,要去抚摸它。我们无法不去思索,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它甘愿被耗损至此。
我想,这可能就是“粗糙”的质感所在。与简单的粗俗、鄙陋无关,粗剌剌的外表下,有被倾注其中的真挚的感情。
生活中这样难能可贵的“粗糙”有很多。可能就是一个使用多年的、已磕掉了边沿却仍不肯被主人丢弃的瓷碗;可能是惹得老师摇着头笑的、又脏又卷着毛边却常得高分的淘气小男孩的作业本;也可能是深夜电台里,男歌手宽厚低沉却无尽柔情无限深情的轻摇滚;还可能仅仅就是荒原上的一片野草、一株树皮斑驳的百年古树,以及一座少人问津的怪石嶙峋的险峰。
这样的“粗糙”,往往可以看出自然和不加修饰的本真,有着可以触动人心的品质。
始终记得小时候的夏天,被父母搁置在北屋走廊里的一麻袋西瓜。常常会凑上前去,观察阳光穿透麻袋留在西瓜表皮上的编织的暗影。会隐约觉得,被粗糙的麻袋包裹过的西瓜,吃起来会更清凉爽口,也常常会想要钻进去玩耍。
在今日看来,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真的柔软而饱满,那么能被纯粹而有质感的粗糙包装,其实自有一种美感,而且,也不失为一种神秘又高级的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