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年的栀枝花来得更早,开得更香。防震避水的日子,沉郁的心情对那花香有种特别的情愫和感怀。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5月31日起,我们开始了拆迁。20多万人转移到了制高点。一种无以名状的心情驱使我想去看看昔日
今年的栀枝花来得更早,开得更香。
防震避水的日子,沉郁的心情对那花香有种特别的情愫和感怀。
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5月31日起,我们开始了拆迁。20多万人转移到了制高点。一种无以名状的心情驱使我想去看看昔日繁华的都市。一天下班后,来到涪城路,兴力达广场,长兴街,这是商业经济中心。若有所思的慢步着,眼睛触到的是凄荒的空旷。百盛、富安等商场大门紧闭,门前堆积着砂堡。透过店铺玻璃门看到的是昔日琳琅满目的货架,瘦骨嶙峋地呆立那儿。橱窗的模特儿半裸或全裸着,一幅无奈地害羞相。我们穿公路时再不需向往常那样走在斑马线上,还两头望望小心翼翼的。寥寥的人或车,也仅仅是匆匆的路过,没有驻足的。我们自己倒感到像外星人似的不自在和陌生。水泥森林里没有了熙来攘去的喧嚣。路宽敞了,心却堵了。夜,来了,霓虹灯兀自的闪着,犹如痴情的少妇被弃后孤寂的低诉沉吟,给这静寂的都市凸显了一份凄清。
都市,毕竟是都市,总该有它的气息。
早早的起来,步行去上班。走在碧水寺到科学城这条坡路安置点的路上,办公室临时迁到制高点,遂与这条路有缘了。路两边,由部队统一搭建的整齐划一军用或救灾帐篷,设置了临时商业点,医疗点,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聊着天,传递着地震或堰塞湖的有关消息,或随意徘徊着,眼睛张望那条为迎接洪峰而干枯的河流,也有在帐篷里闹中取静读书或静坐想着心事的,临时自来水槽边妇女们在那儿洗着衣服,派发救灾物资的工作人员在认真的堆放和清点物资,这条实行交通管制而没有机动车的道路,整洁有序,呈现出一副灰色底子的和谐的大家庭画面。
悠悠的走着,右边一帐篷吸引了我的眼球。帐篷前帘高高挽起,床前狭小的空间处放了一张小桌,桌子上的玻璃瓶里插着栀枝花,在这避灾的帐篷里甚是醒目。噢,这是栀枝花开的时节。那栀枝花有的从容张开洁白的花瓣,释放着芬芳;有的还是嫰白的含苞欲放的花蕾,正从滋养的水里汲取着能量,准备着绽放,那是她们的本能和价值之所在。年年都见着这栀枝花开,今年在这儿看到,嗅着她的花香,犹感温馨。有一种无言的感触在心中涌动。
花开的日子总是有希望的。
6月10日下午,唐家山堰塞湖的洪峰终于要来绵阳城报到了。人们纷纷来到大桥,要亲眼目睹这虎视眈眈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安全的狰狞面孔。然而它如同战前息鼓的败将虚吼一声就退下了。安全平稳地告别了绵阳,缓缓向下游流去了。
唐家山堰塞湖的警报在晚上10多解除了。撤离的人们又得以还回家园。回到家里,我面对地上被摇坠打碎的花瓶碴,布满灰尘的家什,有种劫难缝生的感怀。打开电视机,那一条条滚动播出的寻亲信息,叫人着视的揪心!我们是幸运的。于是,振作精神开始了“重建家园”。
不知不觉忙到了凌晨1点,上高一的女儿已睡了。女儿从5月12日起已没了书读,不过19号又将复课,一切将逐步驶入正轨。夜深人静,我习惯来到阳台,望着对面黝黑的山和那傲然静伫依旧亮着的路灯,呼吸这宁静夜晚清新的气息,聆听山上不知名鸟叫的声音,此时感觉离自己的心是那么的近。在心灵深处感慨着大自然的威严和神秘;科技文明的能与不能;敬畏的生命的伟大与渺小。
回到客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黄昏时,在楼顶采摘来插在鱼缸里的栀枝花散发着宜人的芬芳。看到这整洁,温馨的家,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感动着大家的力量;一个从容慈祥的面容永铭心间,敬仰的总理几顾唐家山。
夜,宁静;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