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沈阳故宫
作者:小冠子夏时间:2025-04-17 08:17:22热度:0
导读:暑假期间,女儿邀请我们二位老人去大连沈阳等地游玩。在北方,八月初的天气凉爽宜人,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女儿让我们乘坐刚开通时间不长的特别动车。虽然价格很高,但是车厢内环境好,速度更快,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
暑假期间,女儿邀请我们二位老人去大连沈阳等地游玩。在北方,八月初的天气凉爽宜人,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女儿让我们乘坐刚开通时间不长的特别动车。虽然价格很高,但是车厢内环境好,速度更快,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了。
初秋的景色是宜人的,初秋的田野是美丽的。火车的速度快,人不疲劳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坐落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是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首先来到的大政殿。
大政殿始建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是集聚四个民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是轮火焰珠顶,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轮火焰珠顶是仿照藏族佛教高塔的形式。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琉璃的尖顶的佛塔是藏族的风格,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顺治登基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君臣合署办公独特的军政体制,俗称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再看大清门,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更为重要的是,皇太极刚刚执政,还有四大贝勒的约束,不敢贸然独揽皇权。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象征着皇权的全黄色的琉璃瓦。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就是在这里,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人。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楼后为帝后们寝居的后宫,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无病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关雎宫,是根据诗经的关关雎鸠而起名的妃子居室。关雎宫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的寝宫。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她是结过婚的蒙古女人,也是著名的孝庄皇太后的亲姐姐,她和皇太极的感情很深,除了皇后以外,是身份最为尊贵的皇妃,生有一个皇子,只可惜没能成人,海兰珠也于1641年死去,时封敏惠恭和皇贵妃。这样就形成了姑姑侄女两辈三人同嫁一夫的现象,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婚姻观念。
麟趾宫又称西宫,是皇太极贵妃的寝宫。贵妃为蒙古阿巴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衍庆宫,就是美女淑妃的寝室,淑妃位居第四位而且是一位已婚的女人,和皇太极已是第二次婚姻了。
永福宫是后金天聪初年始建,前后廊硬山式,单檐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方型廊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居住辅政和养育皇子的地方。
还看了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文溯阁的屋顶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我想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看到了文溯阁,更看到了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这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闪亮的宝石。
走出故宫,我的思绪万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辉煌的宫殿,浩大的工程,富丽堂皇的装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反映了那个时期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衣不附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战乱生活。也折射出统治者的奢侈与豪华,等级和贫富的巨大差别。留给我们后人更多的追忆与思索。
更加有趣味的是,皇太极面南独尊,可为皇权至上。然而,历史和他开了个玩笑,几百年以后,一个平民百姓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参观他颁发诏书,亿万臣民俯首帖耳的场所,可以任意随便的游走他寝食居住的地方。
此时,脑海中闪过一个问号,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伟人。为了民族,为了人民,活在人民心中的才是英雄。为了国家,为了大众,镌刻在人民心里的才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