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电影引起的联想
作者:徂晖时间:2025-04-11 12:45:59热度:0
导读:人只要还在呼吸,人性就无时无刻不在挣扎着。面对金钱、名利、享乐……这些外在的东西,常常掩盖了人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真实需求。电影中,女主人公一次次地挣扎,一次次地陷落,她背离了她内心真实的爱情,为了金钱
人只要还在呼吸,人性就无时无刻不在挣扎着。面对金钱、名利、享乐……
这些外在的东西,常常掩盖了人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真实需求。
电影中,女主人公一次次地挣扎,一次次地陷落,她背离了她内心真实的爱情,为了金钱。当她爱的人生命垂危的时候,她可以不去救他,但那一刻,本性复苏了。可最后,她还是为了她的团体的利益,背弃了她的真爱。当海水一点一点淹没她的时候,她背弃的人明明知道她的背弃却冒死来救她。然而,此时,导演只能让她死去了。
自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是电影。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邪恶战胜正义。人们说,正义最后总会胜利的。可许多人等不到最后,也看不到最后。正义什么时候胜利?在未来的某个时候。
这让人很沮丧。其实也不必沮丧。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这个世界展示给我们的全貌。如果你只看到了它美好的一面,那说明你自己有盲区。如果你只看到了它丑恶的一面,说明你的心理多少有些问题,缺少阳光。
所以说,人性一直在挣扎着。在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之中。人一直都在致力于弘扬真善美,同时也在制造假恶丑。也许是不同的人,也许是同一个人的人生的不同阶段。至于评判真善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让这个标准也千差万别。
其实,抛开政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人类一直在追求什么?有许多人有太多的不平,有太多的愤懑,要宣泄,漫骂,指责,痛斥。也许这是因为爱,也许是因为恨,也许仅仅是心理问题。但是,其实,这样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世界不会因此而变得完美,人们不会因此而变得崇高。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道河。
如果你心中有上帝,或者有佛祖,或者有其他你认为崇高的值得你信仰的东西,那么,首先让自己变得美好起来。如果你心平气和了,至少这个世界因此而多了一份平和,而不是暴戾。如果你的内心变得宽容了,至少世界因此而多一份宽容,而不是计较。如果你自己美好了,至少你给世界带来了一份美好,而不是对其他人的责备。
那一场电影,让我看到了男主角对真善美的追求,看到了他的宽容与谅解,看到了他带给这个世界的美好。
前一段写活佛的时候,我在活佛的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抛开他作为活佛的一面,作为一个人,他是与世无争的,但是他在努力。他在努力地创造真与善与美。
有人说,走过一些国家,对加拿大人有一种特别的认识,就是心态。心态平和。也许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在幸福之中都有着平和的心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想心态平和可真的需要有点工夫,需要修炼。
采访活佛的时候,我一直惊诧于他的平和。旅游局长讲,一次,他带了两个香港的女记者去拜见活佛。这两个女记者并不信仰佛教,因此,打定主意要拿活佛开涮,想看看活佛的定力如何。见了活佛,她们问了几个正经问题之后,就开始说一些带颜色的话了,而且极尽挑逗之能事,可活佛面不改色,一片平和之态。能回答的问题,他平静地回答,不能回答的问题,他沉默。
最后,那两个女记者黔驴技穷,回到宾馆还在感慨,服气。
这就是修炼的工夫。中国人,真的差得远。如果仅仅怪罪于物质的贫穷,我看说明不了什么。活佛小时候家境清贫。现在也不富裕。可他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而只有到了这样一种平和的境界,人的心中才能萌生和善,有了和善,才有美。
今天,收到了弗兰克传来的一张图片,是一张加拿大风景图片。他的标题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园。有人们在那里悠闲地散步。树木花草很美,很整齐,洁净。
我们的城市,也有许多这样的草坪花草树木。第一年,大致象个公园,第二年,要极力维护,第三年,草坪花草没了,变成了树林,第四年,变成了坑坑洼洼的土地,一刮风,满是沙尘。我们家附近有一条人工河,刚建的时候,河边一排漂亮的路灯,夜晚,灯光与河水交相辉映,非常漂亮。不到三年,路灯几乎都被打破了,夜晚只有零星的灯光了。
什么心态?哪里有真善美?
我常常想,如果,把这些人移民到加拿大,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让他们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他们的心态会好转吗?他们从此就追求真善美了吗?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