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家乡印象的文字,可却迟迟没有动笔。按说对于文字的理解我不会这么迟钝的。这些年别的爱好没有,就是喜欢涂涂画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回要写故乡的印象,却怎么也不能下笔。好像印象很多,但就
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家乡印象的文字,可却迟迟没有动笔。按说对于文字的理解我不会这么迟钝的。这些年别的爱好没有,就是喜欢涂涂画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回要写故乡的印象,却怎么也不能下笔。好像印象很多,但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今天秋雨不小,我在家也坐不住,听到有学校已经出现灾情,我只能出门去看看。
如今家乡的道路比过去好了许多,至少到乡镇的路是不会受大雨的影响。来到报灾的学校,正赶上周末,没有学生。空空的校区给人的感觉有点孤零零的。还好,校长老师们都在,看样子他们也是正在雨地里作业,要不然身上怎么会都是些雨水呢。
校长看到我赶紧找来一把雨伞,想为我遮挡秋雨。但是我拒绝了。这样的雨水淋上一些也许更能唤醒心灵的郁闷。校长告诉我,现在就是老师住的窑洞出现问题了,背面过去用土围起来的墙在秋雨的浸泡下开始松软,已经垮塌了几处。我没有说话,只是赶往现场。这时看到一位年岁不大的女教师正在搬着自己的东西。这是学校定下来的,为了安全,这些窑洞不能再住人了。
雨水一点情面也不讲,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几乎就是一种表情,我都分不出来是中雨还是大雨了。校长说他们学校这两年还做了一些建设,现在就留下这些窑洞了。我问学生上课的地方怎么样?校长用手一指对面的教学楼,说这些楼建设的时间不长,虽说也漏雨,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在学校转了一圈,除了那一栋窑洞让人揪心外,其他的至少不会有危险。我告诉校长现在县里已经启动蓝色防汛预警了,千万不能马虎,至少不能不在岗。校长笑笑说,这个他懂。从昨天开始他就一直在学校里呆着。
我没有停留,接下来又跑了几所学校。下乡的学校可能条件差一些,所以大家守岗的意识还不错。因为是周末,学校里都没有学生,所以我的心里多少还有些安生。在乡下转了一圈,我想到城区的学校。尽管城区的学校条件比较好,但是防汛的关键时刻,我们是不能马虎的。早晨我让单位已经给学校发了通知,要求校长们必须在岗。
其实这也就是一种责任。不是说在岗就不出事,而是作为一种责任,必须这样做。要不然几级预警还有什么意思呢。走进县城,我说去几家学校看看,主要是看看大家的防汛意识怎么样。是不是都在岗呢。
秋雨没完没了,可是街道上行人不少。看架势,大家对这秋天的雨水并不害怕。只是我觉得这么大一个县,那么多的学校和学生,若果真的要是处置不当,出了问题,做不做官是小事,亵渎了生命那可就真的是无颜去上帝那里报到了。
走进一所小学,院子里也是空空荡荡的。虽说看到有几个人在院子里走动,但我感觉他们都不是老师,因为他们看见我显得有些木纳,有些无动于衷。我下了车,也没有撑伞,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可走到校长办公室,发现门紧关着,我敲了几下,没有声响。显然人没在。
空荡荡的大楼里没有一个人,我只好退出来。这时看到边上的一栋房子里还有人烟。我就走过去。看牌子是一位副校长。平日里我来这里很少,所以很多人都不认识。不过他们认识我。我走进去他们就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我问校长那里去了?屋子里的人都瞪大眼睛,好像我是在问外星人。
屋子的人见是我,赶紧就给联系校长,可是打了半天电话,说接不通。说是转到秘书台去了。我问还有别的联络方式没有?大家都说就知道这一个号码。我问谁在值班?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外边雨下的让人心烦,眼前的一切更是令人心烦。明明早晨单位已经发了通知,要求各位校长一定守岗,可眼前的一切却让人无法容忍。
好在这是城里的学校,建筑不会出大问题,要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这个一把手怎么向故乡人交代呢。我退出去了。我觉得脸很发烫,倒不是因为一个校长不守岗的缘故。而是在我觉来,如今责任在人们的心中怎么会如此的淡漠,如此的无奈呢。
后来我又去了几所学校,还好,大家都在。这倒让我心里稍微的舒展了一些。回到家,望着窗外秋雨就像雨帘,一丝一毫也不减少。我知道,老天爷发起怒来,我们这些凡人是无法抵挡的。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更不能丢了心中的那份责任。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母亲给我讲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她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来故乡工作的事情。母亲是妇产个医生,当时也不到二十岁。她说分配他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听到过故乡的名字。还是分配的人告诉她,说家乡很有名气,是渭北的黑腰带。
母亲说她来的那天是从西安出发的,坐着一辆苏制的卡车,摇摇晃晃走了一天。开始人还不少,等到了过邻县蒲城,车厢里就只留下了她一个人。等到县城,母亲傻了,什么黑腰带呀,整个县城只有一条街道,而且窄的两边的房几乎都对在了一起。
母亲说接她的人拉着一辆小木车,其实她没有带什么东西,也就一个小小的铺盖卷。不过接她的人很热情,非要让她坐在小木车上。就这样,母亲坐着小木车走进了故乡的县医院。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母亲就开始了她为故乡人救死扶伤的历程。
我不想在这里夸说母亲,因为她老人家的一生我觉得我是没有权利去进行描述和评说的。母亲在我们县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妇产科大夫。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母亲之所以留在了故乡人的心里,就是因为她一直心装着一种责任,一种做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我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我已经记不得母亲是怎么教育我的,可是我却记住了母亲的行动,母亲对生命的那种呵护和忠诚。
也许是因为我的脑子一直装着一个心愿,就是想写一篇关于《故乡印象》的文字。所以回到家虽说心里不痛快,可看到屋外没完没了的秋雨,我的心里不由又想起了故乡印象的构思。我知道,要写好故乡是很难的。这就和写母亲一样。不管你用怎么花里胡哨的文字,似乎都不能完善她们的内涵。
我在故乡生活了几十年,除了母亲,留在我心里的还有几位令我不能呢过忘怀的人。上学时代我记不起来太多的东西。客观的说,读书当学生我不算优等生。用我的班主任说,调皮捣蛋是我的特长,要说优点就是还有点机灵劲儿。
想考大学没能考上,补习想考,结果却当兵入伍了。不过我在这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是高中毕业,不像有些人给书记发短信告我的那样,高中没有毕业,从不读书,也不思考,没有思想。当然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说我这些人未必也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