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闪游”,我的理解就是“走马观花”和“匆匆到此一游”的意思。当下,由于受时间、路程的限制,绝大多数在职者出游都选择“闪游”。号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一直牵动着我——一个同样来自乡村者的神经。自我离开家
“闪游”,我的理解就是“走马观花”和“匆匆到此一游”的意思。当下,由于受时间、路程的限制,绝大多数在职者出游都选择“闪游”。
号称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一直牵动着我——一个同样来自乡村者的神经。自我离开家乡的时候,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早已远近闻名,每年都要接待无数国内外游客。即便如此,我还是倾心于婺源,想一睹她秀美的风情。所以,我们从咨询、选择、决策,到最后踏上行程,总共不到12小时。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登上大巴,风驰电掣般地向目标“闪”进。
婺源,坐落在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的明珠。这里景点很多,而分布最多、游览最方便、最不花钱的就是观看漫山遍野、富有立体感、金黄灿灿的油菜花。尽管油菜花在江南各地田野随处可见,甚至不亚于婺源的景色。但是,就其影响之广、魅力之大,则是小巫见大巫,远不及婺源。
在婺源29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近30个景区(点),俗话说,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尔。因此,我们只选择了伟人故里江湾、小桥流水人家李坑、生态家园晓起、江南第一奇谷大鄣山——卧龙谷、宋代彩虹桥等几个景点。即便如此,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要走遍这些景点,不“闪”绝对不行。
导游介绍,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据说,江氏一世祖萧祯是唐朝宰相萧遘的第三个儿子。他奉朝廷之命,带兵攻打唐末黄巢农民军朱温,后朱温降唐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史称后梁太祖。渡江前,萧祯对江发誓,不打败朱温誓不姓萧。后来未能战胜朱温,便指江为姓,改名江祯。二世祖江董从从歙州迁婺源皋径,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世祖江敌才迁到当时叫云湾的江湾,至今已经930年了。
在江湾,最值得一看的是重新复建的“萧江宗祠”。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拆毁。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2003年9月,第三次重建。据说2001年江泽民曾亲临其祖籍地(江湾)考察,并看望乡亲。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老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坑”在当地就是小溪的意思。走进李坑,也就走进了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活脱脱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在李坑的诸多美食中,最著名的要算清焖荷包鲤。饭店老板说,她店里的荷包红鲤鱼,都是1公斤左右的,然后加入香菇、油、盐、米酒、姜片等佐料清焖而成,其味之美,极易上瘾。
彩虹桥,又叫廊桥,即一种带顶的桥,在骄阳或雨天里供行人歇脚。我们来到彩虹桥时正好下着大雨,趁势躲进廊桥,果然是遮风避雨的好地方。
这座桥建于南宋,已有800年历史。名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桥长140米,桥面宽7米,4墩5孔,每个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廊亭中有石桌石凳。桥墩呈船形,船头迎着河流上游,独具智慧和特色。
婺源的物产最著名的有“四色”(红、绿、白、黑)红是荷包红鲤鱼;绿是婺源绿茶;黑是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白是江湾雪梨。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
当大家拎着大一包小一包登上返程车时,我看出大家似乎都意犹未尽,从他们的对话、举止和眼神中,你就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们正在用“念念不舍”造句。我也情不自禁,继续贪婪地望着车窗外。
突然有人推了我一下,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你是哪里人?”我说:“九寨沟农民!”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向回程闪进,油菜花在我们身后闪退,只有婺源不时在我们记忆中闪现。

2009年4月4日于老村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