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苍凉历史背后的磅礴与雍容
作者:围聚时间:2025-04-01 19:32:35热度:0
导读:青墙灰瓦,在那片亘古不变的湛蓝下连绵起伏,朱廊石阶,在这片饱经风雨印满沧桑的土地上曲折蜿蜒。大红灯笼高高挑起,依然在那里随风摇曳。伴着喑哑而沉重的声音划破长空,一道道朱门打开,九门相照的空灵与悠远,竟
青墙灰瓦,在那片亘古不变的湛蓝下连绵起伏,朱廊石阶,在这片饱经风雨印满沧桑的土地上曲折蜿蜒。大红灯笼高高挑起,依然在那里随风摇曳。伴着喑哑而沉重的声音划破长空,一道道朱门打开,九门相照的空灵与悠远,竟排开那岁月积淀下的苍凉与悲壮,赫然是历史的磅礴与雍容。
徜徉在马氏庄园,感受着这被誉为“中原第一大宅”的深邃富丽,轻抚留在朱栏石柱上岁月的印痕,那里依稀还透着曾经的温暖与沁凉。朱门绮户间,那“进士第”、“太史第”的金黄匾额,由左宗棠亲笔所书“清节皎然”的赞誉,光绪皇帝亲题的“百官楷模”的表彰,慈禧太后钦赐的“寿”字轴,还有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巾帼英雄”两幅题词……神留之处,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庄园以及那些主人们曾经的荣耀与辉煌。
马氏庄园的主人马丕瑶生于1931年,1862年登进士入仕途,从而开启了这中州第一大家族的辉煌历史。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可以说,那段历史前后绵延,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硝烟而起,承受着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经历着曾经富庶繁荣的天朝大国不断地沦为西方帝国殖民之地的悲凉岁月。
那是一段怎样苍凉悲壮的历史啊!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繁荣与骄傲在那不及半百的岁月里被摧毁并践踏得千疮百孔、一败涂地;华夏子孙传承万代的文明与信仰在西学洋务的冲击下脆弱不堪、风雨飘摇……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空前低谷中,在那段空前迷茫而彷徨的岁月中,我们的祖辈们依然秉承着炎黄子孙骨子里的执着与顽强,用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深厚的爱国情怀,谱写出了一段段朴素平凡却豪气干云的历史长歌!
那马氏庄园的主人们,便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先辈们中的几员。
马丕瑶十七岁便立下了“将圣主扶持,群雄扫荡,苍生拯救,作一个旋乾转坤手”的雄心壮志;及至他中进士后,初任平陆,治理解州,知府太原,乃至后来巡抚两广,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在那内忧外患的乱世中为千千万万的百姓们营造了一片安居之地。而那幅“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的对联,更是马丕瑶30年为官,却在那日益腐败的清政府中始终保持自己清正廉洁、不卑不亢高尚情操的写照。
甲午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关心时事的中国人。马丕瑶更是愤懑不已,立即上呈《力阻和议折》,请求废约抗战,并“将李鸿章发交刑狱”。随后的几个月里,他更是“博采舆论”,苦苦思索中国的问题和出路,,又先后多次上书,提出了后来著名的临终十策:“圣学宜懋修”、“民心宜固结”、“言路宜广开”、“政务宜崇实”、“疆吏宜慎择”、“将才宜豫储”、“水师宜巡洋”、“陆师宜精练”、“使臣宜博访”、“华商宜保护”等。
直至马丕瑶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是心忧天下,在病榻上口授了一生中最后一道奏折——《遗折》。折中道:“臣赋性孤介,嫉恶太严,遇事不避嫌怨,毅然未知,但求有裨于君国”,并再三提请光绪皇帝“纳直言”、“行宽政”、“近贤人”,“力求自强之道、勉复全盛之规”……言语拳拳,感人肺腑。
一代名臣,含恨而逝。
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南宋名臣陆放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人不禁想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楚大夫屈原……
“先天下之有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原来,这种情怀竟然是在数万代有责任感的中华儿女骨子里,如此传承了数千年!
马丕瑶有四子一女,都十分的优秀。他们继承的不仅仅是马丕瑶那些务实而开明的思想,还有那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大子马吉森与三子马吉梅,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次子马吉樟继承乃父之志,步入仕途,并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女马青霞则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革命救国道路……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马丕瑶以及他们的后代们,将那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代代传承,才凝聚成了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之源,一辈辈地努力奋斗、一辈辈地自强不息,才有了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崛起。
也只有如此的民族啊,才能将那一段段或悲凉或激昂或和平的历史,不断演绎成那一场场别样的磅礴与雍容!
不觉间已日薄西山,一道道朱门徐徐闭合,一点一点地隔绝了那影影绰绰的历史云烟。我只看见,那座气势恢宏的百年庄园,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霞光里,柔和了那青墙灰瓦、朱廊石阶的孤寂与沧桑,显得竟是那样的静谧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