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作者:冰楞时间:2025-04-06 04:25:52热度:0
导读:他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年的热闹与他无关。立春之后的太阳,金子般涂抹在城市的身上。城市用琳琅满目的鲜艳商品,呼应着阳光的痴情。他的内心,却仍堆积着冰雪,就像城市阴暗的角落里积存的年前尚未融化的雪花。他
他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年的热闹与他无关。
立春之后的太阳,金子般涂抹在城市的身上。城市用琳琅满目的鲜艳商品,呼应着阳光的痴情。他的内心,却仍堆积着冰雪,就像城市阴暗的角落里积存的年前尚未融化的雪花。
他迷茫的目光,仔细地搜寻着身边每一个经过的面庞,虽有着大海捞针般的渺茫,但他仍怀着一丝丝微略的希冀。他在那些城市转弯的路口,凭着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寻找那些可以信赖的面孔,以打听外甥行踪的蛛丝马迹,却意料中的一无所获。
他深入城市一个个窄小的里弄,白色的旅游鞋沾满泥巴和残雪,他的内心也像脚下的鞋一样,越来越沉重。当他听到一间间房子里传出的年的欢笑声,闻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鞭炮的味道,他内心的忧伤,像大海一样涨潮。
十七岁外甥的走失,使他的寻找,看起来更像一幕荒诞的戏剧,与二姐的命运不谋而合。
前天晚上(也就是除夕之夜),外甥到他姑姑家吃完晚饭,在春节联欢晚会的吸引下,不等换鞋的姑姑下楼,外甥提前两分钟回家,却在城市的霓虹中迷失。其实,姑姑的家离外甥的家并不远,但外甥对那段路非常陌生,且身无分文,坚硬的铁质般的沉默,使外甥向陌生人哪怕发出一句简单的求救信号,都变得像虎口拔牙般的艰难,甚至绝无可能。外甥的走失,使他再一次相信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论断。
春节联欢晚会的蛊惑,成为外甥走失的幻像;就像城市的高楼大厦,改写了二姐的人生。美好理想的牵引与冰冷现实的残酷,竟成为母子共同的宿命。
那年,二姐与她的好友翠兰来到这座小城,从未见过这么多高楼的二姐,一下子惊呆了,兴奋之情写在了二姐那张还略显稚气的脸庞,也把一个炽热的梦想,写进了二姐年轻的心房。于是,二姐更加发奋地苦读,用智慧和汗水向着梦想的小城发起进攻。谁知,就在二姐快要收割成熟的稻谷时,高考前的一场大病,让二姐与她的梦想失之交臂。无比失落的二姐,不得不在家乡的鸡鸣与犬吠中,落寞着自己的年华,直至成为一个大龄女青年。
在父亲越来越阴沉的脸色和母亲越来越频繁的絮叨声中,二姐的婚事成为她扑朔迷离的命运的关键词。终于,对小城生活仍怀着无比希冀的二姐,在婚姻的妥协中,获得了一张通往梦寐已久的小城列车的票根。作为弥补,二姐被安排在一个当时让人艳羡的单位上班,直到机构改革,二姐和姐夫双双下岗,日子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
春寒料峭。寒风刀子般切割着他的脸庞,刺入肌肤,切割着他的内心。他看到在漫天扬起的灰尘中,一个桔黄色的身影,正躬着腰,缓慢地清扫着城市的大道。他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仿佛看到了二姐曾经熟悉的身影。下岗后的二姐,四处寻找工作无果,好不容易才得到了这份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成了临时的替身。肮脏的劳动,仅换来300元的报酬,但二姐却敝帚自珍,将辛勤的汗滴,洒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艰难的谋生像二姐眼里城市街道上被风吹得飘摇无根的塑料袋,在追逐中逃遁。二姐的第二份工作是在酒楼当洗碗工。少女眼里的城市高楼渐渐淡出二姐的视线,每晚,二姐拖着疲累的身体,走进那个低矮潮湿的家,只能用短暂的梦呓,来舒缓腰部的疲劳,而第二天,仍然在酒楼醉生梦死的声嚣中,把自己卑微的身影,置于堆积如山的碗碟中,默默洗涤一家三口生活的希冀……
中饭时间,他一无所获地走进二姐的家。卧病在床的姐夫骨瘦如柴,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十几天前,为了驱赶一只他精心喂养以贴补家用的母鸡,他不慎从楼上摔了下来),刺目的白色,加剧着与新年氛围的反差,也灼痛了他的眼球。面对四方传来的寻找无果的消息,姐夫挣扎着要从床上起来,喊叫着要亲自去找儿子,被大姐按在了床上。姐夫无奈地使劲捶打着自己的双脚,嚎啕大哭:“儿啊,是我害了你……为了吸烟,我把你妈给你的身上的钱都要了来,现在却让你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钱都没有……儿啊,你要是能回来,我把我所有的钱都给你……”姐夫涕泪横流,边哭边把床头的那盒劣质的2元一盒的香烟,拼命地甩向地板。他听着香烟撞击地板的脆响,强烈的声波使他的脆薄的心似乎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炸裂。他感到了一阵阵虚空。
二姐眼含泪花地劝慰着姐夫:“你不要着急,神会帮我们找到儿子的!”一边劝慰,一边虔诚地翻阅着《圣经》,企图用上帝闪耀光芒的话语,照亮她内心的黑暗。他看到二姐有些近视的眼睛,在一本厚厚的圣经的书页上搜寻,急切的眼神,就像失足落水的小孩,企图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二姐边翻《圣经》,边情不自禁地朗读其中的句子,喃喃自语的神态,似温馨的梦呓。突然,二姐擦干泪花,激动地说:“找到了,找到了,圣经上说,凡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我儿子下午就能找到,这是神的旨意!”二姐说“凡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这十个字眼时,声音由低沉陡然变得高昂,且一字一顿,使这句话洋溢着由忧伤而至喜庆的经典意味,这一刻,他分明看到二姐黯淡的眼神,为之一亮,生活的信念重又回到二姐的心房……
他再次穿行在城市的街道,午后的阳光慵懒地照在他的身上,赋予他的寻找以些许梦幻的意义。他计算着外甥走失的分分秒秒,从大年三十晚上七点,到年初二下午,两个晚上,一个白天,其间四十多个小时,身无分文的外甥,如何捱过这艰难的一分一秒啊。比寒冷与饥饿更可怕的是因走失的恐惧而产生的神志迷乱。他清楚地记得1996年的那个事件。一位成绩名列前茅的初二学生,不幸在春游中走失。开始谁都以为,凭着初中生(更何况是优秀学生)的心智,回家是迟早的事。但在凄风冷雨的黑夜,某种心灵的感应使他的梦境出现了一幕幕可怕的情境。而第三天早晨不幸灵验。他的一个同事在一个悬崖的边上找到了那个学生已冻僵的尸体:原来,那个学生在夜晚的恐惧和慌乱中,被惊吓得到处奔跑,神志的迷乱,导致一失足而成父母的千古之痛……
而另一些关于车祸等奇妙的猜想又莫名来袭……
他的步履越来越缓慢,午后的阳光也一丝丝地黯淡下去。阳光的每一丝黯淡,都使他的恐惧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他不敢想像黑夜的到来……
外甥,你在哪里?一大滴冰凉的泪珠,迷离了他的视线,随后被寒风吹得无影无踪,一如外甥的走失……
就在他几近陷入绝望的时候,姐夫的一个电话,终于将他从黑暗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