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晚上,翻箱倒柜找一份资料,居然在抽屉里看到了锈迹斑斑的老古董——久违的钢板铁笔。顿时,我的心头一热,宛如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拉开了记忆的闸门,历历往事潮水一般奔流而出。初次接触钢板铁笔,是在1984年。那
晚上,翻箱倒柜找一份资料,居然在抽屉里看到了锈迹斑斑的老古董——久违的钢板铁笔。顿时,我的心头一热,宛如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拉开了记忆的闸门,历历往事潮水一般奔流而出。
初次接触钢板铁笔,是在1984年。那时候,我刚刚走出霍邱师范校门,回到母校当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翻印复习资料、出试卷,都需要亲自与钢板铁笔打交道。于是,土墙草顶的宿舍里,我经常伏在简陋的书桌上,用钢板铁笔和蜡纸认真刻写。这是一件苦活,很耗时间,一笔一划写久了,手指头会被铁笔磨得生疼,特别是天寒地冻时,一张蜡纸刻下来,早已冻得十指僵硬麻木。这也是一件细致的技术活,需要拿出绣花功夫,因为一旦出错,在蜡纸上修改起来很麻烦,所以刻写过程中容不得马虎潦草。最麻烦的是刻写看图作文试题,必须在蜡纸上绘图画,而画画一直是我的弱项,在白纸上用铅笔和彩笔绘画尚且十分为难,在蜡纸上用铁笔刻画根本力不从心。每逢此时,我都要请美术老师代劳,平白无故地给人家添了许多的麻烦。
后来,我调入霍邱县委办公室工作,随之告别了钢板铁笔,因为单位已经有了打字机。用打字机打印,不仅速度加快,效率提高,而且字体规范,美观大方,确实先进了许多。这期间,每当听到嗒嗒的打字声,嗅到清新的油墨香,看到铅印的方块字,我都会赞叹使用这种设备的省时省心省力。
始料未及的是,电脑的横空出世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一下子让打字机及其铅字字模全部成为昨日黄花。使用电脑打字,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当的输入方法,五笔也罢,全拼也罢,搜狗拼音、智能ABC也罢,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条快速通道。文字修改相当便利,只需鼠标在手,通过删除、移动、复制、粘贴等,即可十分轻巧地增增减减、删删改改,而且版面上绝无涂抹的痕迹。最令人叫好的是,包括图画、表格等等在内的所有资料,还可以通过下载等手段,大段大段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不需要二次录入,甚至连校对也可以免除。材料保存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输入后,存入电脑或者软盘、优盘,随时需要随时调用,相当方便。材料传递更是特别快捷,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鼠标一点,哪怕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可瞬间通达。如今,我天天用电脑打材料,真的享受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高效神奇,拥有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似的轻松自如。
如此忆旧话新、今昔对比之后,再看那静卧在抽屉里的钢板铁笔,我更从心底里觉得:江山代有神笔出,各领风骚三五年。钢板铁笔之类的东西之所以销声匿迹,其实是一种必然,是改革开放新时代飞速前进的结果。也许不久的将来,眼前当红的电脑也会无奈地下岗,无奈地走进尘封的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