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寻梦
作者:敦碻时间:2025-04-06 07:29:38热度:0
导读:早年读《滕王阁序》,对“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特有兴趣。就这么几个字,写出了梁孝王、陶潜、曹植、谢灵运四个著名人物。尤其后面一句,颇有气势。所以,当我站在抚州的土地上,首
早年读《滕王阁序》,对“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特有兴趣。就这么几个字,写出了梁孝王、陶潜、曹植、谢灵运四个著名人物。尤其后面一句,颇有气势。所以,当我站在抚州的土地上,首先想到的就是“临川之笔”。虽然我知道,王勃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根本无法预计后来会出现让临川更加光芒的一支笔。
汤显祖,一个传奇性的文学家。他的人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神奇的气息。在他所有创作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临川四梦”。今天的人们,稍稍知道一点戏曲常识的,只要提到昆曲,自然而然会在脑海里冒出《牡丹亭》这个名字。《牡丹亭》就是汤显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牡丹亭》名字富贵,内容更是出神入化。青春美丽的太守女儿杜丽娘,除了一个老学究和自己严肃的老爸,长到十六岁没有见过更多的男人。春暖花开的一天下午,她来到了自家的后花园。满眼春光,引发出青春少女萌动的春心。“不到花园,怎知道春色如许?”这是杜丽娘的感慨,也是觉醒的青春对封建迂腐家庭教育的控诉。后花园里,杜丽娘尽情游玩。感到疲惫的她,忍不住在花园的石条凳上打了个小盹。
这就是《牡丹亭》里的“游园”,随后的“惊梦”,更是神鬼莫测。梦中的杜丽娘居然遇见一个俊俏的后生柳梦梅。一见钟情的男女,忍不住两情缱绻。可惜好梦被杜丽娘的母亲惊醒。回到正常生活中的杜丽娘,得了相思病不久,香消玉殒。临死前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要求丫鬟将这幅画藏在花园里的太湖石下。在杜丽娘做梦和后来生病的时候,书生柳梦梅也常常做一个梦,梦中有一位美丽女子站在梅花树下。
杜丽娘死了后,她的父亲升了官举家搬走。三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在太湖石下见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其后的故事便是起死回生,两个人享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这个传奇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为了梦中的爱情,杜丽娘不惜身死。柳梦梅的梦又让悲剧变成了喜剧。生生死死,爱恨情仇。人生的大起大落,还有超过《牡丹亭》的吗?
另一出与爱情相关的是《紫钗记》,好像不久前电视上还看到由此改编的越剧。一根紫玉钗是爱情的见证,婚姻的凭证。这样的戏剧,展现的是霍小玉对爱情的追求和李益个性的软弱等。这部改编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的剧本,同样是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
四梦的另外两个梦大概是为了男人写的。《邯郸记》、《南柯记》,都是在唐人小说基础上的再创作。《邯郸记》的主人翁卢生,旅居途中住宿小店。临睡前店主人为他蒸黄粱米饭。睡梦中的卢生凭着妻子的帮助,做了二十年宰相,官封上柱国。子孙们全部高升,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卢生一觉醒来,米饭刚刚蒸熟。梦中的一切,不过是一枕黄粱。卢生因此看破了人生,跟着吕洞宾走了。
《南柯记》差不多。“蚂蚁缘槐夸大国”。故事的主角淳于芬,梦中成了槐安国驸马,官至南柯太守。公主妻子去世后,他因为生活淫乱被赶出了国都。醒来方知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与卢生一样,淳于芬醒来以后也出家了。这两部属于男人的戏曲,说明高官厚禄不过梦一场。揭露官场上的裙带和奉承,是戏中的另一个重点。四部大戏,男女各占一半。是汤显祖的有意还是无意呢?
站在正在重修的汤显祖纪念馆,我稍有遗憾地想。三生桥下干涸的河水,主建筑上的脚手架,满眼的黄沙水泥,证明这里的重修并不简单。历经三朝的汤显祖是当时著名文人,家学渊源。但是他看不惯官场的习气,辞官归家专心创作“玉茗堂四梦”。后人总结说他的四梦,为“儿女风情”和“社会风情”戏,挺有道理。
我期待在汤显祖纪念馆探寻更多的梦的缘由的想法,无法实现了。这一次寻梦的不入梦,或许还是好事,让我将更多的关注,回到汤显祖的“四梦”戏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