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说来有些不可思议,去过西安四次的我,西安的大小景点,十之八九我都已经去过,就连那十分偏远的秦二世陵墓我也已经光顾过,然而位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我却至今没有机会前去参观。于是,秦始皇兵马俑,
说来有些不可思议,去过西安四次的我,西安的大小景点,十之八九我都已经去过,就连那十分偏远的秦二世陵墓我也已经光顾过,然而位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我却至今没有机会前去参观。于是,秦始皇兵马俑,以它震惊中外的大名,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不止一次地想像着它的模样,但终究没有一个具体的轮廓。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
当我再次踏上西去的火车时,我就决定,什么事也不做,也要先去秦始皇兵马俑看看,以解我心中谜团,以了我多年的所愿!
从西安市出发,经过一番周折,途经秦始皇陵,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之后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还没有进入正门,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尊雕塑,那气势,那派头,那举止,那形像,足以威震天下,震摄人心,让人有种不敢仰其鼻息的感觉!他会是谁呢?走近才知道,那就是具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奴隶制,结束了战国分割的混乱局面,一统天下的秦王赢政。
再往里走,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了。说实的,乍看上去,这与我先前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说不清想像的是什么样的,总感觉不应该是个博物馆,而应该是一个露天的宏大的兵马俑战场。那场面就应该是古代战场上那种千军万马、旌旗猎猎、大刀长矛、气势磅礴、山雨欲来、让敌人一看而望而却步。而我眼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形成的阵营和气势,却失去了秦军那种斗志昂扬、坚不可摧、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但是,当我随着摩肩接踵的游客,从一号坑到二号坑,再到三号坑,缓缓地,仔细地,观看着眼前的兵马俑那种种的神态和姿势时,我的眼睛开始亮了起来,我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大体而言,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士兵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吴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
从整体场面来看,可以说,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我仿佛行走在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中阅兵,但内心却分明地感到那静中的偶动。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秦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此正所谓,“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
他们说,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是必看的。在二号坑俑里我见到了盛传的铜车马。但,导游说,现在我们看到铜车马是复制品,真正的铜车马被运到上海世博会了。但是如果导游不说,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真假的。无论是不是复制品,但那出土的铜车马的工艺之复杂,制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据说,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据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导游还详细介绍了篷盖、伞盖的制作工艺,并亲手给游客作了收放的演试。他说,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于是,人们开玩笑说,时代在进步,科技却在落后。
看完铜车马后,随行的儿子说他有点累了,于是我便恋恋不舍地陪他们走出了博物馆,而内心却仍然在回想着博物馆内那让人感觉复活的秦国军团。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到西安,要是错过了兵马俑,绝对是一大损失;正像到了北京,不登长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