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之行(一)走进槟榔谷
作者:赠芳时间:2025-02-08 09:06:55热度:0
导读:之所以在今年的8月19日走进海南岛的槟榔谷,完全是因为对胡文老师的绝对信任,倒不是因为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国赛,以及这次活动有没有亮点,奖金高不高。就我这点水平,还够不上参加这样的摄影比赛,只当做
之所以在今年的8月19日走进海南岛的槟榔谷,完全是因为对胡文老师的绝对信任,倒不是因为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国赛,以及这次活动有没有亮点,奖金高不高。就我这点水平,还够不上参加这样的摄影比赛,只当做是跟她学习的一次机会吧。
这是第一次来海南,从没听说过槟榔谷,槟榔谷在哪里?离海口有多远?这次来是拍风光还是拍人文都一无所知,只是抱着对胡文老师的信任,一路跟着她走来。
走出三亚高铁站,一辆豪华大巴将我们带入一个四面环山、森林茂密,环境优雅的酒店,这应该是保亭县甘什岭自然保护区了,离三亚大约26公里。住的条件很好,像是一个深藏在深林中的别墅,又像是天然的氧吧,百年的槟榔树郁郁葱葱,空气湿润闷热,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地方拍摄应该是很辛苦的。
“醉美槟榔谷”首届全国摄影大赛,七仙温泉嬉水节于第二天开幕,这一天这个有着5000多亩地的槟榔谷景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几百位摄影高手,广场上人山人海,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像是忽然蒙住了,开幕仪式就要开始,我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位,摄影台上早就站满了摄影大师们,那已经是见缝插针的地方都没有了。想找个制高点,然,制高点上的位置并不如人意。那么就走近欢歌的人群吧,或许能找回自己的灵感。于是,这个黎族打鼓手那豪放而野性的形象,便成为我最好的聚焦点。于是,苗族少女舞蹈的圈子便与湛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
走进这里,如同走进历史,走进一段记忆的长廊,那是聚集了记忆、变迁与幸福的回顾,那是穿越千年的凝望。
蓝天下,古老的槟榔树下,是原始的黄泥糊就的船屋,茅草屋顶低矮,黑暗,小小的窗户透进一缕微光,一盏泛黄的灯摇曳着土质的瓦罐,墙上毛泽东的相片和竹床上的土布被褥相映成辉,也不知道这是摆拍,还是这里的人们就是如此的怀念毛泽东?
但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想纳入镜头的。因为,我毕竟还是想从这里面,了解他们的习俗和文化,而它又恰巧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像这些坐成一排的纹面老阿婆们,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们脸上、四肢仿若密码般的纹身,承载了近千年的历史。
从唐末宋初开始,便有了黎族妇女纹面的记载,宋人周去非持“防掳”说,其《岭外代答?绣面》解释说:由于黎族女孩子长得很美,过去经常发生被外地人带走的事情。黎族女孩子中有家乡观念很浓的人,就在脸部刺上花纹,努力阻止这种现象,后来得到广泛响应,人们由羡慕发展到效仿,以至成为时尚。原来这些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掳走。
这些阿婆们都来自不同村寨,她们脸上的纹饰都是自己村寨的标识,因此会各不相同。所有接受采访的老阿婆都说,以前如果不纹面,别人都会说她跟汉人一样,不会娶她。
或许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或许这是带有成年礼的性质,或许这是一个民族的时尚,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那么的恐怖,那么的悲哀,其实这就是一个无字的碑文。然而现在她们这一祖先的痕迹也将随着时代变迁成为绝迹,这些阿婆们都在70岁以上,随着她们生命的消逝,这一传统文化也将随之消逝。她们用自己的身体记录了一部无字的民族历史。说她们是活化石,应该不为过吧。
第一次看到黎锦,据说这是中国古代最先进和与众不同的纺织工具--踞腰织机,这里从老人到小孩,都会织黎锦。她们织的图案是有讲究的,什么蝶恋花、青蛙呀,这些黎族的图腾,在鲜艳的黎锦中,你可以仔细的分辨,一个多情而浪漫的民族呀!
景区的活动繁多,手工制陶、钻木取火、用见血封喉树皮制作衣服、苗族蜡染、木鼓、舔火、摸鱼、泼水节等等最原始古朴的传说在这里一一展现,这些也都属于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当然这也带有表演的成分,其意义在于,让我们以及后来的人们知道这些古老的历史,知道黎族和苗族的习俗。它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展览馆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里的人们非常淳朴、善良,他们很善意的配合我们拍照。有时我们需要黎族女孩配合我们拍照,当她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时,我说:给你10元小费,帮忙一下好吗?她们还是拒绝了,倒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实在不能离开岗位,她说:“如果我能离开岗位,我是不会要钱的”。在我感到尴尬的同时,淳朴两个字跃然脑际,是我错了,我不应该把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强加在这些质朴的人身上,这与我在其他景区见到的铜臭有太大的区别,但愿这种淳朴能继续保留下去。
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在炎热的海南岛的槟榔谷拍摄是件很辛苦的事,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需要大量的喝水,但一拍摄起来便全忘了。当我记起要喝水时,才发现茶杯忘在餐厅了,工作人员特意用电瓶车带我去取,没想到的是,餐厅服务员早已将茶杯收好。还问我:是谁落了眼睛?让我帮着问问。多好的人呀!现如今很少有的现象。
如果说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们是摄影家或胸前佩戴着嘉宾证的招牌,所享受到的待遇的话,那么下面一件小事,是不是会让你刮目相看呢?
我们团队有一个年轻人,在回酒店的路上买了几只红牛和一箱矿泉水,却忘记拿走红牛,结果老板亲自送到我们的车上。青岛大虾的事与此事有多大的反差?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万分。
我想,这应该是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土地。至少它没被污染的那么严重。
这个景区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从一个原始的、小小的黎族山寨发展成现在五星级的集黎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为一体的景区,并且没有沾染上外界的铜臭真的很不容易。
这里员工就有一千多人,各种服务都很到位,服务人员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任何事情。除此之外行、吃、大型表演、小型表演都尽量做到极致。这里消费水平相对低一些,门票是120元/人,一顿自助餐30元/人。所以一般的工薪阶层也都能消费的起。景区很干净,餐厅也很卫生,环境也好。所以说它是集原始与现代为一体的景区。
深圳的世界之窗和民俗村,也有很多大型表演,但是很商业化,这里相比深圳要古朴原始许多。
这是一个有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淳朴民风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着山性与海性相结合的独特建筑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着隐忍、乐观、坚强的民族,原始的黎寨和苗寨静静地守卫着这片土地,守卫着他们的图腾和他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