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诸葛武侯祠
作者:起陆时间:2025-04-06 09:36:22热度:0
导读: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读这首诗,心中就会兀自产生一种
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读这首诗,心中就会兀自产生一种悲痛之情!为蜀汉政权的衰落,为诸葛丞相的壮志未酬,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是个彻底的《三国》谜,是诸葛亮彻底的纷丝。我崇拜于他的英明神武,崇拜于他的治军的才能,崇拜于他的济世爱民,崇拜于他的谦虚谨慎,崇拜于他的忠义品格!因此,刚到成都,我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参观诸葛武侯祠,去祭奠一下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4月25日上午,我逃离了说教式的讲课,一大早就来到了诸葛武侯祠。在到达诸葛武侯祠之前,我的脑海中一直在想着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因此,才有了历朝历代忠义之士的推崇和效仿,才有了诗人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喟然长叹!
当车子驶入武侯区,当“三国圣地”这几个醒目的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时,我松驰的心一下子变得肃穆起来!丞相,我来看你了!我让车子立即停下,然后一步一步地步入这块让我崇拜已久的地方。在“三国圣地”的石碑前,我停了下来。抬头看了看这块石碑,看了看石碑旁边这棵高大的树木,不禁自语道:“这就是锦官城,这就是杜甫诗中的高大而茂密的“森森”?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棵千年古树就更有历史意义了!我和众多游子一样,在这里也做了个留念!
拍完照后,我开始向武侯祠大门走去。可是,当我抬头看门头上的字匾时,却发现上面写的不是“武侯祠”三个字,而是“汉昭烈庙”。这让我这个孤陋寡闻之人一时晕了起来!怎么会是“汉昭烈庙”,那么武侯祠在哪里呢?我向售票人员问了问,回答说“汉昭烈庙”就是武侯祠,武侯祠就是“汉昭烈庙”,而且态度不太友好!我是冲着武侯祠来的,见不到武侯祠,怎么能去“汉昭烈庙”?于是,就向一个导游询问起来。原来,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这下明白了,而且更让人景仰了,为蜀汉政权,为中国历史!历代贤臣数不胜数,而历代明君也数不胜数,但是能让自己的臣子与自己一起受后人祭祀的却唯有刘备一人而已!这让我对刘备更加敬佩了!也罢,来了一次,祭祀了两人,岂不快哉!
我开始以庄严肃穆的神情从大门向里迈进。一步一张望,一步一沉思。大门内至二门之间浓荫丛中共有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而上面的碑文则是对诸葛亮一生的褒评;碑文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清人完颜崇实撰书“使君为天下英雄”联位于昭烈殿:“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殿内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右侧的位置却是空着的。为什么他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导游介绍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有戏文称哭庙杀家。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我观看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在历史和《三国演义》中重温着他们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在我的想像中,蜀国五虎上将除了关羽和张飞因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被放在两侧偏殿外,另外三名赵云、马超和黄忠应该是在并列而排的,可是,赵云领衔之后却并不是马超和黄忠!这让我有些不解了!可惜,当时没能向导游询问!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此时武侯祠正在维修。因此,过厅两侧的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我没能看到。据说,上联集杜甫诗句,下联董必武撰。由董必武所书。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幅对联。导游解释说:这幅对联是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站在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的塑像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一场惨烈的战斗,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可是由于敌众我寡,最后在战斗中身亡。最让人痛心的是诸葛尚当时年仅20岁。可怜诸葛亮祖孙三代都为蜀汉政权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现在想来,依然让人悲痛万分!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据说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