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不把游小三峡的观感写下来,似乎是一种罪过。小三峡在巫山县境内,从旧县城东侧向西北去,数公里即达小三峡入口——龙门。沿长江三峡第一大支流——大宁河溯流而上,便是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它是大三峡中间的巫
不把游小三峡的观感写下来,似乎是一种罪过。
小三峡在巫山县境内,从旧县城东侧向西北去,数公里即达小三峡入口——龙门。沿长江三峡第一大支流——大宁河溯流而上,便是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它是大三峡中间的巫峡的旁枝。其实,在大宁河中游,还有一支流,叫马渡河,形成一个小小三峡,名为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从其上游可漂流而下。因为没有亲历,就说不上什么了。
从龙门起至大昌古镇附近为止,小三峡全长大约50公里,两岸景点有数十个,比较著名的有银窝滩、熊猫洞、猴子捞月、回龙洞、乌龟下蛋、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赤壁摩天等。峡内还有著名的古栈道孔、悬棺,和野猴群、中华文木等谜一样的景物。
古悬棺是小三峡第一大谜。在龙门峡,离巫山旧县城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大宁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原来有300多具悬棺,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红卫兵们毁灭了。现在想起来,在感到痛心疾首的同时,又不能不佩服那些热血沸腾的造反派们的“彻底革命”精神。他们居然冒着生命危险,攀上悬崖峭壁,去砸毁那些已2000多年的所谓“四旧”——悬棺。当时,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些古文物的价值吗?或者,有人即使知道,也噤若寒蝉,不敢稍有表示?这也是一个谜了。所幸,在巴雾峡,大约离巫山城30公里的地方,还仅存一具悬棺,可供游人遥瞻。据导游小哥介绍,考古学家已对它作了研究,说它已有2400多年,系楠木所作。棺中葬的是一女性,有头饰,陪葬的“鬼脸钱”有1008枚。这些都存在重庆博物馆,只有一具空棺还搁在原洞中。至于这棺内究竟葬的何人,属何阶层,什么民族,当时人们为什么要用悬棺方式安葬,这一方式始于何时,终于何期,等等,都是难解之谜了。
古栈道是小三峡又一大谜。这一条栈道,从龙门开始,沿大宁河西岸延伸至陕西省镇坪县,总长400公里,计留下6888个孔眼,孔眼之间距离4至6尺,每孔方6寸,深2尺,距水面10多米。据说此道始筑于秦汉。是否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栈道,就说不清楚了;怕也很难说不是。当然,长江三峡也有栈道,也可能有刘邦构筑的部分。不管是谁筑的,也不管经过多少代人的完善,这工程显然是浩大的。如今栈道的木构部分早已荡然无存,只在小三峡尽头复制了一段,也不知合不合原貌。古栈道的木构部分,也许是年久失修腐朽了,也许是某种原因拆除了,或者烧掉了。总之,现在只留下6888个方孔,在向今人显示它确曾存在。至于栈道的作用,今人多有研究,提出四种说法:津渡建筑、扎坞拦柴、军事用途、商贾运输等。还有传说是为杨贵妃运荔枝而筑。这一条我不大相信。即使唐玄宗时代国力十分强盛,也不至于单单为了运荔枝给贵妃就花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筑800华里栈道,让驮荔枝的驿马飞奔而过。我以为,栈道的用途是多项的,修建者的目的自然也非止一端。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应该是兼顾的。平时传递政令,运输货物,过往客商、游人;战时则调运兵马粮草。这样一道多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收取最大的效益。到了唐代,也许修缮过,也许有过运荔枝的驿马从此经过,但那充其量是其中一段小插曲吧。
被导游吹得很神秘的景点有一个叫回龙洞。据渔民说,此洞常涌出泉水,冬暖夏凉。洞里产出一种鱼,与湖北神龙架河川里的鱼是一样的。因此便认为,这个洞与隔了长江的几百公里外的神农架是相通的,源头就在神龙架。反正没人能考证确定,只好姑妄听之了。
银窝滩水流很急,当地人传下一谣:银窝滩、银窝滩,十条船,九条翻。在枯水季节,人们去滩上能捡到船翻后落下的财物,包括金银之类。银窝滩大约就是这样得名的。直到今天,枯水时节,还能在滩中石头下面,找到唐代钱币。
小三峡内的猴子,我亲眼见过几次。其中最大的一群在滴翠峡,有三、四十只,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戏耍吃东西,原来是在吃人工投放的玉米。据说每天都有人定时投放玉米,一年要投8万斤。如果没有这一善举,游人难以天天及时看到这么一大群猢孙。然而,我又怕这样会惯坏了它们。一旦断了口粮,猴子还能自谋生存否?有了正常丰足的粮食供应,又不实行计划生育,猴子家族日益兴旺发达起来,投放就必须不断增加,那何时是了?是定期捉走一批,还是逐年加大投放量?自然,猴子再灵,也要受人摆布;人们总会想出妥善办法解决矛盾,恕我多虑了。
小三峡内的中华文木,是一种灌木,远看(游人也只能远看)外形好象无花的杜鹃,最大的植株只有约1米高。据说此乃中国仅有的珍稀植物,可移栽作盆景,换取外汇。这宝贝还是专家发现和命名的。
在小三峡内生活的,基本是土家族人。这里的土家人有个风俗,生了女儿以后,就在屋旁栽一棵梧桐树。所以,只要看这户人家有没有梧桐,有多少多大,就知道他家有没有女儿,有几个,大约多大岁数。女儿要出嫁的时候,家里就把这棵“女儿树”砍下来,做成嫁妆,陪给这个女儿。在船上,我们远远看见土家人的住房,导游就指点我们看那一棵、两棵亭亭直立的梧桐树。
……
小三峡作为旅游景点已开放20年了。它的景观即将因为三峡大坝的蓄水而大有变化。二期工程截流,水位上涨40米,峡内的古栈道孔等许多景点都将淹没于水下。巫山县旧城已经拆除。预定11月31日拆迁完毕。小三峡是无法搬迁的,最终会变成类似于千岛湖的景点,预计在2009年开展潜水游和帆船游项目。那时究竟会成什么样子呢?现在无法知道,只希望七年后再去一次,亲眼看一看。
千百万年的旧貌换新颜,有无遗憾之处?连绵不绝耸立河岸的奇峰怪石有许多都会不见了,奔腾不息清亮如银的流水不见了,许多叫得出名字的奇妙景点不见了,历历可数的古栈道孔不见了,在广阔天地自由自在的猴群被逼到一些孤岛之上,盈眼翠绿被浩渺湖泊所更替,当然别是一番气象。减几分山,添几分水,算是一种美的补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见仁见智,势所难免。但是,既然要来的不可改变,那还是让我们快乐地面对吧。
2002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