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
作者:守财卤时间:2025-04-15 12:48:25热度:0
导读:“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用我再多念,你一定知道这是那里,说的是那件重大历史事件。对,2015年6月12日上午,我就在南京闷热的空气里,站在“总统府”门口,让小檀为我拍照留念。之前,我们刚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用我再多念,你一定知道这是那里,说的是那件重大历史事件。对,2015年6月12日上午,我就在南京闷热的空气里,站在“总统府”门口,让小檀为我拍照留念。之前,我们刚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上走下来。来南京,瞻仰中山陵,是我好久以来的愿望。其他愿望是,去雨花台,捡几个雨花石,向革命先烈敬礼;走上南京长江大桥,亲身感觉小学时代读课文时的激动;当然还应当去秦淮河边,领略一下“灯影浆声”,探寻一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遗韵;以及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往寻常百姓家”的那些个景致里徜徉,在凤凰台上流连于“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环境中;当然,长江边儿上应当多走几趟,因为在这里不仅能够看到1948年渡江战役时千帆竞发、炮声隆隆的宏大场景,还能望到“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历史画卷……
11日上午,刚刚在位于苏北的徐州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隔日再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参观总统府,随着密集人流,我的思想一下子回到解放战争最后时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当淮海战役渐渐展开之际,隔江暂时偏安的总统府里的人们在想什么做什么?那些尾随蒋介石的人们去了慈溪,已经在做逃往台湾的准备了;守着一个烂摊子的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坐在他那并不牢靠的总统坐椅上,会想到他成为一个逃亡总统吗?当美国人司徒雷登先生匆匆走上飞机的时候,难道不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中山陵我一步步走完392级台阶,看到孙中山手书的“民生、民权、民族”的时候,自然而然把目光投向远方的台北和北京。台北的国民党没有完成它的缔造者的愿望,历史责任落在了曾经被这个党所排斥、屠杀、追剿最后反被其打败的共产党身上。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历史就是这样用事实告诉我们,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有可能。
总统府的陈设并没太出乎我的意料,尽管经历了大半个世纪风雨,依然保存的比较完好。经过深长的庭院,到达官员们上班进出的大门。这里有点古代上朝时的风格,宽大的廓柱空间可以容纳更多参加觐见的人们。红柱高廓,一式传统格局,无法知道当年在这个总统府里都上演过哪些惊心动魄的剧目、发生过哪些扭转乾坤的事件。据说李宗仁当代总统上班的时候,忠于蒋的保密局在总统府外设立过暗杀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撤销了。哦,汪伪政府亦在这里为日寇孝命,有烈士行刺过汪精卫,是发生在这里的吗?在后院,跟随摩肩接踵的队伍从一楼到三楼,观看了总统办公室等一系列保存完好的文物。楼房右手边那个外国电梯已经关闭,介绍说这是专供总统副总统上下使用的。这里的会议室、接待室都原样保留,看到这里,好像看到了蒋介石先生杀气腾腾的声音还在回荡:3个月消灭共产党!历史开的玩笑很大。蒋先生用许多3个月把共产党越剿越大,最后自己不得不灰溜溜地搬家腾地儿了。走出总统府大门的瞬间,“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话再次浮上脑际。长江天险也没挡得住“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步伐。世界历史上,哪有什么千古不变长盛不衰?左右历史的只有民心,只有顺应老百姓的意志的东西,而不是任何伟大或者卑微的人。
还想上哪儿去?陪同我们的小檀问。我说,秦淮河吧。他说也好,那里小吃集中,正好是快到午餐时候。于是我们登上了直达公交。公交上空调很凉快。一路上我们掩映在南京街头有名的法国梧桐树阴之下。据说这还是国民政府把南京作为都城时种植的。前人栽树,后人剩凉的话,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依着老蒋逃亡台湾时把国库掏空带走、故宫文物拉走表现出的性情,它是绝对不愿意让自己栽下的树让“共党”乘凉的。可是他带不走这些树木,也不可能一把火烧了,所以才无意意成就了一件至今都让台湾人沾沾自喜的事情:南京的树是我们栽的。说贪官季建业任职南京期间大拆大改,砍伐了一些树木,还被台湾同胞责问呢。可见,树木不讲政治,不管恩怨,它的生命力就要长久的多,归集起来的共识也容易达成。梧桐确实是种很好的城市绿化品种,说明当年国民政府中确实有些有识之士。夫子庙到了。公交车上标准的录音提示催促我们下到比上车时更热的街道上。还是法国梧桐,还是宽阔的大街。南京的市容市貌,感觉上还是很讲究的。
看到的秦淮河也只是步行街上一个石碑,还有几座旅游船。对岸有座青砖骑马式样的白墙房屋,一看就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对这种东西,我基本没什么兴趣。只是在标记秦准河的地方留念,并伫立在那里,仿佛聆听得到商女的歌声、夜泊的船橹灯影、以及各色人等来往进出于酒肆红灯里,人影散乱,叫卖声声……早在网上就听小赵介绍说夫子庙的小吃,她还说到南京了一定请我吃。今天她老公小檀是否奉命把我们带这里吃饭是为了实现承诺?反正小檀带那儿我们走那儿。在一个连一个小吃摊边转悠了一圈后,我们还是坐在一处凉爽的地下大厅里。我们分别挑选了几种小吃品尝。管有没有味道,把饥渴解决了就行。说实话,我对各地极力鼓吹的小吃文化并不很欣赏。在四川是这样,到南京还是这样。所谓小吃,只能当零食,真正把它当饭吃,就有些铺张。因为每种小吃的价格都在七八元到二十几元之间,而一盘只有三四片,有些口味还很陌生,看着不错,吃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看小檀再次去付款买卡,我真觉得旅游中吃小吃不怎么值。
秦准风韵就在这餐昂贵的小吃中结束了。可能这就是秦淮特色,自古至今,它就应当是个高消费场所,是有钱人一掷千金的地方,而不是普通老百姓消遣的所在。不过,今天消遣一把,总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所有商家,大体赚的也是我这种心态的外地游客的钱。
秦淮之后,还上哪儿?在我那一串备选去处之中,我选择了长江大桥。原因当然是从小的心愿,还可以同时看到南京段的长江水,凭吊流淌的历史。看了几路公交,没找到直达。只好打的。不清楚距离有多远,但司机很有兴趣,便想到不会很近。我们说要上桥,司机说桥不太好上。要打过去再回来才好走的。当时对他的话还有些怀疑,以为他是想多赚点车费,等从大桥上走下来,才知道司机讲的一点没错。我们总是拿习惯怀疑一些人的职业精神,可我们总忘记有许多人正在用行动为改变社会环境、创造友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