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
作者:允嗣时间:2025-04-06 03:40:56热度:0
导读:时隔已两年多了,本来不去也行,也不想去了,可后来还是决定再走一趟,一来探亲二来会友,顺便再去看看那奔流不息的汉江水。原本带着母亲一块去,计划在陕南停留三天左右,继续南下抵达重庆,可在去的时候母亲又不去
时隔已两年多了,本来不去也行,也不想去了,可后来还是决定再走一趟,一来探亲二来会友,顺便再去看看那奔流不息的汉江水。
原本带着母亲一块去,计划在陕南停留三天左右,继续南下抵达重庆,可在去的时候母亲又不去,说什么都不愿出门,我当时很生气,因为一下把我的计划给打乱了。母亲说去年来西安那是不得已,没办法,她这一辈子就喜欢呆在那个生她长她的地方,在这里每天吃的饱穿的暖,自由自在,不受任何人的约束,想睡就睡,想走想走,生活简单宁静,母亲说其实外出是受罪哩!说道这里,曾有人说旅游是一个人在呆腻的地方去另一个人呆腻的地方。而母亲对家乡不腻,而且永远不腻。
11年11月1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买好火车票,独自南下了。
每次南下的火车上都是无聊的,虽有秦岭的雄伟奇险,涓涓溪水,可是一到终南山就进入了漫长的隧道群,外面的风景只能瞬间一闪而过,只能是车内面面相觑的陌生面孔。一路对面而坐是一位传教士,她给我们讲经,让我们看经本。对面是一个30多岁石泉的青年人,和我并排而坐的是个湖南女孩子,那老婆子说的口干舌燥,给卖桶面的售货员要一口水喝,可是人家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就是不给,除非你买我一桶面。老婆子磨了半天嘴,最终还是没有人信教,可老太婆还是那么有激情,拿着瓜子让每个人吃,我一点都不想吃,本身火车里面就热,不停喝水还是渴的。在我看来信教那就是个精神寄托,求人不如求己。
到了安康已7点了,下了车出了站哥哥让我去金州路,说他在那里,去了才知道他也是刚从甘肃回来,晚上带着孩子出来吃饭买衣服。让我很兴奋的是,过了这么久,哥哥家的小女儿还能认识我,因为我离开她得时候她才牙牙学语呢。我上到三楼电梯口,她就一个人站在那里等我,见了我也不说话,把我手一拉就往里面走,我笑着说你谁呀,我不认识你,你带我去哪?她说:我可认识你。我问她把我叫什么,她也不做声,一直把我拉到哥哥跟前。说实话我这次去越发喜欢这个孩子了,不但长的漂亮而且会说话,且说的话让你觉得有几分哲理。说想你,她会说我用心想你了,我心没有想,我怎么会想你呢,这话的确说的好。到了哥哥家里,我故意说好长时间都没来了,明天刚好星期六,你带我去玩,她却说明天要写作业,我说后天写,她说这是我自己给我定的。其实,在我走的时候,她才在她妈妈的劝说下磨磨蹭蹭的翻开书本来。其实在孩童时期没有几个孩子在周末喜欢写作业的,都是被老师父母逼得,她们极不情愿在周末做这件事。在这里我从内心深处是极力反对中国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多美好的孩童时光都让这种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每一个幼嫩的心灵。幸好,我和她在一起玩做小手工的时候,做到困难的几个步骤时,她却说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的,这句话倒是很鼓舞人心。
周六上午在外面吃了饭后,外面又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来,出来坐车就往回走。走到家属楼下,我没有上楼,我给哥哥说,我要去会会朋友了,再不去朋友就生气了,因为到安康安顿好已到晚上十一点多了,朋友电话打过来问我在哪,我说就在你们小区,朋友在小区找我,没见人,他说怎么到了没有给我电话,我赶快回话,说太晚了,怕影响你休息。所以在下来的时间里我必须得去。走到小区门口给朋友打电话,就是没人接,倒是遇上同窗学友,他正准备去吃饭,他说朋友就在他那里。看到学友现在胖如企鹅一般,走路一摇一晃的,说话还是那么响亮利索,回来提了2斤花生豆撂在那里,给我们泡起了一壶茶,然后就在一起品茶聊天习书赏字。朋友还是归朋友,在一起不用讲礼节,率性随意。下午我们4人,原本是4个男的,结果一个男的最后没来,却在半路里杀出一个女孩子,最后我们是三男一女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菜是三素一荤。饭毕我要付钱,可他们死活不让我掏钱,说是专门为我来安康接风的。在这里朋友不多,但仅有的这几个朋友却让我觉得心如暖阳,此次不枉安康一行。
在回来的时候,哥哥和我坐出租车为我送行,一上车司机问去哪里,哥哥说了地方,司机说要25元,哥哥说20元就足够了,还25呢,那司机说你们有钱嘛,就多要些嘛,哥哥说有钱你也不能违反社会规则啊,往返给你40元,行就走,不行车多的是。那司机一看赶紧说:行行,上车。车过汉江大桥的时候,汉江的水还是那么清澈,江边一溜女人在说说笑笑的捶打着衣服,歌声还是那么细腻嘹亮。在再回眸安康一眼的时候,江水依旧缓缓东去,朋友仍然亲切如故,只是刚才那位司机让我感到安康人更“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