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苦卓绝
作者:软耳时间:2025-04-15 16:25:13热度:0
导读:世界上许多大事被我们粗心地忽略了。有的因为题目过于宏大,刚一接触就令人望而却步;有的则过于微观,让我们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那些界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事物,有许多又由于兴趣原因被我们主动离弃——我们每天忙碌
世界上许多大事被我们粗心地忽略了。有的因为题目过于宏大,刚一接触就令人望而却步;有的则过于微观,让我们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那些界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事物,有许多又由于兴趣原因被我们主动离弃——我们每天忙碌的空间其实很小。现实的世界已然如此,何况过去?倘不是主动找寻,很可能终生与之无缘。更何况有些史实,在中学课本里就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因此对人生半路始思索的我而言,历史的大地更显广袤;若不是偶然踏进那片古代遗迹,也许永远看不到那段被尘封的残垣断壁。
钓鱼城——十三世纪曾影响过世界历史进程的地方,一个改变历史行进轨迹的地方竟然被我忽略了。
几年前就听说过这个地方,但那时我武断地以为它不过如水泊梁山一般,是被好汉聚居成独立王国的水寨。想象过那里鱼米之乡的富足,弃车登舟的豪迈。好汉们之所以能够坚守,主要是因了自给自足和大水阻隔。直到前不久去重庆出差,才对这里有了一点点了解。这一了解,让我目瞪口呆。
那天天气闷热,风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我带着疑问、带着对浩淼水乡的遐想往目的地去。沿途的景观与想象的差距实在远,让我感到越来越迷茫。当车子沿着江岸缓缓驶向山坡的时候,我已经感到失落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水寨,眼前分明是一座山,一座岛。
进入简陋的山门,山道不宽。沿途铺满了青砖,青砖在潮湿的岁月里生满了绿苔。我们的车子就碾着绿苔在夏蝉的噪声里往山上驶。到这里来的机动车很少,山道一副废弃的老屋深巷的感觉。在空旷的山顶,我们停下车。停车场因为空旷而显得异常阔大。靠南端有一处高台,象主席台的位置,光秃秃的,简陋得什么也没有。
导游告诉我,这个地方是钓鱼城的演兵场,那个垒起的高台就是当时的点将台。那么我们脚下,就是七百年前南宋军民坚守了三十六年之久的历史名城——钓鱼城了。直到此时,我也没完全从想象的世界里醒来,也没意识到,这就是钓鱼城。但这的确是钓鱼城。既然已在城上,一落脚就应踩到古人的足迹;我们的游览路线,也便无须选择。
我们从山顶沿着自然路线,向坡下走。下坡路走起来身心都很轻松,比上坡舒服得多。蜿蜒的路旁种植着花草,花草之间,有几排宋式房屋建筑,庄重、典雅而朴素。看情形,是近几年根据史料恢复的建筑。山坡上时常可以见到水塘,池水有些浑浊。再往下,是环着山的一条马道,地面石块的棱角还很张扬,显然是刚刚铺就的。
沿着新修的马道走不多远,有一片古建筑群。到近前一看,大都是明清建筑,与南宋钓鱼城内的生活毫不相干,但主题却与他们血肉相连——那是后人专门为了歌颂和祭奠他们而修筑的庙宇、殿堂和牌楼。
手上有一本详细的手册,但我无意介绍。只想在城内自由地走走,随便看看眼前这些花花草草。它们生长的,可还是当年的样子吗?
城内面积不大,只有两平方公里。资料上似乎说过这里曾经驻守十万人,我表示怀疑。当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庄稼生长不成问题,但要保证十万人吃住却有很大困难。且不论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单就按刚刚恢复的建筑物计算,满足十万人居住房屋需要多少间?倘在现代都市,这样的人居环境或许可以忍受。
但非常时期不能用常理看问题。也许是我错了,或许真的有奇迹出现。
眼前就有一个奇迹。在崖壁上生长的一棵老树,日久年深竟把山体撑破了,于是齐刷刷分裂出一块巨石。根已外露,树却仍在生长,倔强而且茂盛。山体坍塌得那么齐整,如人工削切的一般。脚下是一片平坦的岩石,岩石上有不少人工痕迹:安装滚木雷石发射装置的圆形石窝;制作火药使用的石碾、石锅等等;泉水沿着人工雕凿的水沟,直淌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站在这里,避开那棵枝杈繁茂的树冠,可以清晰地望见江水奔腾而过。这地方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关于神仙垂钓救饥民的故事——钓鱼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南宋军民守城期间,有一年逢着天旱,庄稼虽未必颗粒无收,显然已酿成饥荒,人们生存面临危机——资料上出现人们易子而食的现象。但这个时候,神仙并未出现。传说本来虚幻,认真不得;传说之地尚且如此,何况被不断转述贩卖的传说呢?
眼前的绝壁,是钓鱼城的天然屏障。天然屏障往往与人工构筑的工事有机相连,把整座山牢牢地保护起来,固若金汤。十三世纪中叶,蒙(元)军队就是面对这座石头城,无可奈何。
三十六年间,守城攻城的名人很多,但我只记住几个名字。
余王介(王字旁),时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曾于重庆设招贤馆收纳冉氏兄弟,后采纳兄弟俩建议于钓鱼山筑城,徙合州县治于其上,鼎守三江要塞,以保重庆。这一年是1243年,从此拉开了钓鱼城抵抗蒙(元)军队的序幕。此外还有王坚、张钰、王立和熊尔夫人宗氏。王坚为帅期间,曾使不可一世的蒙哥大汗命丧江边,由此引发蒙军内乱,成就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史实。王立做过张钰的副将,后来成为钓鱼城主帅。熊尔夫人宗氏,王立义妹,蒙将熊尔之妻——这种关系未免让人疑惑:敌首之妻,如何成了义妹?据说是在一次战斗中,熊尔被王立斩杀,熊尔夫人谎称自己姓王,因此被将军王立认作义妹,带回城中侍奉老母。但我感觉,实际情形很可能是将军见宗氏月貌花容,顿生惜玉之心,因而才带回家中。至于侍奉老母之言或许不虚,但更主要的,还是陪伴将军。然而我特别想说的,也正是这位王立将军和熊尔夫人。
王立为将的最后两年境遇有点尴尬:元朝已经建立,南宋已经灭亡,只有钓鱼城这拳头大的地方还在坚守。他坚守得有点辛苦,坚守得有点茫然——因为他坚守的是一个已经不在了的王朝,象是为死去的朝廷守灵,守候了两年多。王立虽然坚守,也许早已动摇,只是说服自己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以及文化人格,需要时间。
可以想象,熊尔夫人与王立在山上相处了几年,他决不会对元军方面一无所知,尤其是双方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当然,他们之间也可能发生争执,但是当各种不利消息一天天逼近,又不能不迫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思考是痛苦而波折的。在争执与思考中,他们度过了在山上的最后两年。
面对时代更迭,有的人会选择倔强的沉默,有的人则可能选择死亡。王立很可能选择死亡。椐我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