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路文化市场“淘书乐”
作者:遗免时间:2025-02-02 15:15:26热度:0
导读:青岛文化市场位于市北区昌乐路,始建于1996年,是青岛市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这一带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昌乐路已成为青岛市目前唯一一条文化业态高度集聚的文化特色街。这几年
青岛文化市场位于市北区昌乐路,始建于1996年,是青岛市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这一带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昌乐路已成为青岛市目前唯一一条文化业态高度集聚的文化特色街。
这几年,我为了淘书,经常去逛文化市场里的书市。我最愿去的地方是书刊区,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和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都是我第一时间在这里淘到的。除此之外,我还在这里淘到了史铁生《一个人的记忆》、龙应台《目送》和朱向前《“黄金时代”的文学记忆》文学评论集等等。最早我一回家就翻阅的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的这本对军旅文学评论的书,真有些爱不释手。因为我也当过20年兵,对军旅生活和军旅文化很留恋。书中着重提到了军旅作家李存葆和新军旅作家三剑客莫言、周涛、朱苏进,并对他们军事题材的写作风格和优劣作了大胆犀利的剖析,读着深感过瘾。
此外,对很多爱书人来说,这里的旧书店、旧书摊无疑是一个“淘宝”的好去处。随着各行各业热爱读书的人们对旧书的需求,在这里自发形成了旧书市场,只不过一度人气十足,但近年来由于旧书资源匮乏、新书出版速度加快,网络店铺冲击等种种原因,岛城的旧书市场规模逐渐萎缩。不过,这里的汉京书店,是我每次来必逛之处,也是市里较大规模的收藏书籍专业店,经销的收藏类教材品种专业齐全,我换特意在此购买了《张牧石印谱》等印章方面的书籍,回家后研读研读。还在一家教育书店淘到了一本邵华主编《书法家毛泽东》的字帖书,带回家后百看不厌,悦读中既享受了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又领悟了毛泽东诗词的磅礴大气和高屋建瓴。
诚然,淘书是一种爱好。我有一个毛病,就是买书多看书少。家里书橱里满满的新书,算算看过的很少。常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对我们爱好写作的人来说,阅历是写作的基础,包括生活阅历和读书阅历。其中,读万卷书不可忽视。凡世界上成功的写作者,无不是最勤奋的读书人。最近我接触一位和我差不多年龄的文化人,他说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读书就不重要了,要写作好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有生活的阅历和经验,他虽然这样说,但我总认为读好书、多读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害,今后还要抽时间多读些书。
有时在书市里对有的书品味浏览,一念之间这本书成了漏网之鱼,回来后变成了心事,寝食难安,非要找机会尽快拿到手不可。当去了没能拿到时会大失所望,暗暗自责,但当庆幸没被人买走豁然出现在面前时,手捧这本书的那种狂喜常使我不能自已。
如今,人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由于心绪的浮躁,现在许多人不愿花费时间看什么书了。但我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城市的商业繁荣程度反映了物质消费水平,文化市场的兴衰,可能会印证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在强调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青岛有理由不断打造自身的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历史文化的底蕴,让更多的青岛人都投入到读书的热潮中来。
我认为,在文化市场淘书也是有学问的。如果没有章法不得要领地胡乱淘,目的性不强是淘不到好书的。亦雅以俗,读书淘书的生活是一种清新高雅的乐趣,它能让人身心愉悦,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悦读文化氛围,激发读好书多读书的雅兴,有时这种雅趣与读书的乐趣等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淘自己喜欢读的书,在我而言,这是一种闲情乐事,正如有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谈书,并且以“书话”名之,则更见风雅,仿佛从来是名家的园地,不是草民之辈弄得了的。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淘书乐,好好珍惜并读懂每一本淘来的书,因为每一本书里都有“黄金屋”般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