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天我特想读一本书,就是冰心老人的那本,叫《笑》的散文集。翻箱倒箧了大半天,没有找到该找到的,却惊喜的找到了娘的一张旧照片。五十年前的,一个很清纯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束牵牛花,站在粼粼的小河旁,笑得满河
今天我特想读一本书,就是冰心老人的那本,叫《笑》的散文集。翻箱倒箧了大半天,没有找到该找到的,却惊喜的找到了娘的一张旧照片。五十年前的,一个很清纯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束牵牛花,站在粼粼的小河旁,笑得满河晃着金光。
忽然的想起,我给娘照过一张照片,七十岁的时候照的。五寸大的,压在我的箱底深深处。我搬出那红木做的箱子,开了锁,在厚厚的书本下,我把娘请了出来。
娘的两张照片,一大一小,一老一少,轻轻地躺在书桌上。一杯香茗,悠着清香。我把娘细细的端详着,轻轻地摩挲着,一任流年的往事,沿着手指滑进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里。

1、一篓土豆
我曾经哭得地上滚蛋蛋,又把碗摔成碎渣渣,为的竟是小时候吃不上一次长面(方言,意指长寿面)。娘的一根擀面杖,雨点般搁在屁股上的时候,我才知道使性子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我端起了碗,哭声和着泪水,泪水连着面汤,一起的下了肚。娘,你坐在我的身旁,一字一顿的说起了你的昨天。
娘十七八岁的时候,正赶上了全国性的三年大旱。庄稼绝收,栓(方言,装粮食的囤子)里无粮。每天能喝上菜叶汤,吃上苦蕖菜,都算是上一辈子烧了高香了。娘的家在苑川河谷,以前可是草丰水美,牛羊满坡的。这年月,就连汤汤的苑川河也断了流。我的祖父住在南山,赖了山涧流泉,种的几垧土豆。就是这养人的土豆,才能糊弄住一个大口之家的肚皮。
当我的祖父和爹背了一篓土豆,叩开了我娘家里的门,我的外祖父就让我爹牵了我娘的手,放心的出了门。这一出,娘的肚皮就再也没有饿过!
一篓土豆,让娘的一颗枯了的心,渐渐地开了花。娘,土豆救了你的命,你的擀面杖救了儿的心。

2、三间老屋
娘进的门来,肚子是饱了,住的屋子却是个老屋。三间土坯房,在南墙根寒碜的蹲着。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一扇门,单面,搳在中间。两扇窗,不大,木翅,分在两旁。晴朗天气,日射北墙,折映南墙,室始洞然。阴天多云,老屋就成了黑屋了。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一雨来,头上全是塑料兜着泥水,炕上、地下全是盆盆罐罐,叮当不止。还是好奇心太浓,我老是盼着雨来,好搬搬盆盆罐罐,听听雨滴的叮叮当当。雨,落在房上,滴在盆里,伤在娘的心上。娘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儿长大,给娘盖一间瓦屋。”那时候,我的最大梦想是:快快长大,砍些山木,拣些泥瓦,给娘盖三间不漏雨的瓦屋。
三间老屋,让娘的五年光阴,刮满了风,飘满了雨。娘,老屋让你欢喜,也让你泪流,更让我渴望明天阳光满地奔跑!

3、一把扫帚
五年后的一个秋里,绵绵的雨一直在头顶上飞着。身体不大好的爹,没能给娘盖上半间瓦屋,倒是给娘箍了一孔窑。虽然比不上瓦屋的亮堂,但能够遮了风挡了雨,娘的心里也就暖和起来了。
那时的我正上着中学,由于家里穷,住不起校。一溜十里的山道,我每天都是跑着去,又跑着来。一路上,哪个地方有棵歪脖子柳树,哪个田埂头上有个磨盘大的石头,我都会给娘说上个一二三四。
天,渐渐地凉了,树叶也就慢慢的黄了。早上天刚麻麻亮,娘就和我一起的出了门。我背着书包去念书,娘背着背篓去扫树叶。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们娘俩把门前的那段山路,一起打扫得亮亮堂堂。路的那头,飘着我朗朗的书声;路的这头,晃动着娘的身影。
一把扫帚,让娘把儿的身影守望了三年。扫帚一把,也让娘的渴望爬上佝偻的背,白成一头的雪。娘,儿知道,每次总是踏着干净的路平安回家,那全是您的功劳!

4、一双布鞋
五十多岁了,娘穿着一双粗布的鞋,奔跑在去工地的路上。爹的腰腿不是太好,只能在老屋的前后转转,走远是不大可能的事。当时的我,正在城里求学。学费太高,伙食太贵,我只好勒紧裤带,艰难的打发着紧张的日子。
娘,去了工地,没人敢用。匠人说,“婶,头发都白了,你还这么忙和着?”娘笑而不答,只是弯下了腰,挥起了锨,把灰泥装满了一车又一车。别人只是看到娘的头发一天比一天白了,但他们不知娘的心里越来越甜了。十几辈人了,我们的家族里才出了个像样的读书人。
不管是西来的风,还是南来的雨,娘从未停下她年迈的腿。一双布鞋,让娘丈量着人生的路远。一条路,连着儿子明天的太阳。有几天,娘累倒在炕上,爹守在娘的身旁。叹息声里,炊烟不在袅起,饭菜不在热乎。老屋的空气顺着墙角,重重的滚落在地上,砸得娘的咳嗽几天不断。
好心的四婶,找了些药,娘的病情才慢慢的有了好转。还没在家里呆上五六天,娘又重新蹬上了布鞋,扛上了铁锹,挥洒汗雨在忙碌的工地上。
一双布鞋,娘知道鞋底有多厚,也知道鞋帮有多牢。娘,儿心里在泪流:你用这双粗布的鞋,何止是在丈量着你脚下的路呢,您实实在丈量着儿的心呀!

5、一根拐杖
娘到了七十岁上的时候,突然的脑子中了风。虽尽了力的抢救,半面身子还是活动不灵了。
娘卧病在床的时候,跪守在身旁的是她不争气的儿子。喂饭,输液,接尿,洗脸,儿子全程用心的伺候。娘,儿端详了您好久好久,还是不敢跟您说话。儿知道,你的耳朵不好使,每次说话您都要费很大的力来听。为了减少您的痛苦,我们娘俩用眼神来交流。那一刻,我才知道了什么叫母子情深,也知道了娘怎么就老了,儿子怎么就大了!
娘,你的病稍稍有些好转的时候,儿就送给了你一根拐杖。娘,儿请您拄好这根拐杖,平时可以适当的户外活动活动。如果走得累了,儿请您放下手里的杖,在那绿绿的草地上坐坐。看看天上的飞鸟来去自由,听听林间的枫叶自如欢唱。娘,有了这根竹杖在,你会笑的小河晃金,也会笑的夕阳俊俏。
娘,你知道吗?您拄的不仅仅是一杖曲藜,你拄的是儿女们的一片孝心。

忽的眼里一热,大颗大颗的泪从睫毛上滑落,滴在眼前母亲的脸上。泪眼模糊里,我用了劲儿的去擦那些滚动的良心。竟然发觉娘沧桑的眼睛里,一个很清纯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束牵牛花,站在粼粼的小河旁,笑得满河晃着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