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日子缓缓而过,如小溪流水般平静,淡然,没有波澜。心境也在无情无绪中持续着,很多个日子,懒于思维,疏于动笔。日历在过往中掀开了九月的一页,初秋的风也随之翩然而至,南方的秋意,不及北方来得早,但也多少减去
日子缓缓而过,如小溪流水般平静,淡然,没有波澜。心境也在无情无绪中持续着,很多个日子,懒于思维,疏于动笔。日历在过往中掀开了九月的一页,初秋的风也随之翩然而至,南方的秋意,不及北方来得早,但也多少减去了夏季的燥热。
清晨,打开衣厨,装点好自己,加入匆匆的人流,上班。城市的早晨永远是慌张的,为了生活的面包,人们不得不“加速度”。
顺着鹅卵石的小区路径匆匆而行,身边是清新的空气,有凉爽的风与我擦肩而过。抬望眼,依旧是满目苍翠,见不到北方秋日的落叶缤纷。透过凉爽的风,想起,的确是秋日了,秋风起,清凉至。
久居江南,于匆匆的往返中,面对四季的轮回,少了几分最初的敏感。而秋,并不在意你的感知与否,就这样不动声色的走来。
午后,一好友发来信息:“外面正下雨,秋日细雨。”
我调侃地回复:秋风秋雨却不要愁煞人。
朋友曰:不愁,只是在聆听这秋日细雨。
与朋友的调侃中,忽然忆起中学时代观看过一部电视纪录片,《秋风秋雨愁煞人》,内容早已不记得,而片名却还深刻在脑海里。时隔经年,很多的记忆已模糊,而能够忆起的,唯独是与秋日细雨有着某种牵连的字句。
“廊前听雨,踏雪寻梅,月下品茗,灯下读书”,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四句话。
在初凉的秋日中,品味“廊前听雨”的意境,更多了份别样的美妙。
办公楼的电梯间,那位身着彩带的小姑娘始终是春风般的如花笑靥,温馨地迎候着每一位上下电梯的工作与非工作人员。想起自己如她这般的年龄,还正手捧书本端坐于“象牙塔”,吟着汪国真的浪漫诗句,品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经历有不同,年龄有悬殊,而此刻我们在一起,肩并着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这秋日时节。
单位的会计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士,一头披肩的长发,黑而明亮,科室人尊称她为大姐。闲谈时,我曾经与她并肩而坐,还小心抚摸过她如水的黑发。她说,她爱长发,一直都是。想起自己,也常常将秀发披于肩头,故作飘逸。面对她,自愧不如。我往往会在秀发稍长,便要修剪掉多余的部分,保持这种不长不短的姿态。她的长发如瀑布般落下,与上衣同长,经年累月,花费的时日非我能及。每每面对她,一种敬意会油然而生。
这样一个秋日,我又与她打了个正面,却意外的发现,她满头秀发的根部正初露着一层隐隐的白。顿时,一种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而再看她,我分明读到了一种阅尽千帆后的详和,历经风雨后的从容。
这是个平常的秋日,却不平常的让我以敏感的心感知世界,以感恩的心看待周围,包括我自己。
我想,秋日,应该是一个矛盾的季节,既有着丰硕的成果,也有着凄凉的缺憾。因为在秋天,总有一些花还来不及开放,总有一些果实还带着稚嫩的伤。
秋日,一个让人沉静的季节,让人慎重的思考生命的凝重与真谛。
雨,岁月风云中的润化剂,人生旅途忠实的伴侣。
秋日思雨,一种岁月的沉甸,一份情怀的向往。
秋日思雨,一段经历的追忆,一种磨砺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