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出了湟源峡谷,山势渐高,逶逦而上,风光宜人。天更显辽阔空远,湛蓝深邃,细丝白云化为朵朵巨大的莲花盛开于横无涯际的苍穹。这里没有森林幽谷的郁郁葱葱,没有小桥流水的悠悠诗韵,也没有风卷狂沙的大漠气象,可一
出了湟源峡谷,山势渐高,逶逦而上,风光宜人。
天更显辽阔空远,湛蓝深邃,细丝白云化为朵朵巨大的莲花盛开于横无涯际的苍穹。
这里没有森林幽谷的郁郁葱葱,没有小桥流水的悠悠诗韵,也没有风卷狂沙的大漠气象,可一到了这里,所有眼倦欲睡的旅人都睁大瞳孔,翘首望外,深怕错过了一个个细小的角落。
这是怎样的一翻景象呢?
首先攫住游人眼球的,是那大片大片的金色的海。那不是海,那是一块块油菜花。生于江南的我,对于油菜花,并不陌生。然而此时的江南,油菜花早已化作了浓郁的香油,立满田野的,是着一身桔黄,身壮腰肥,低头含笑的孕妇似的稻穗。对青藏高原来说,油菜花钟情的,是热情的夏天,也许在这里,只有夏的火热才能点燃它绽放的激情吧。江南的油菜花,个儿高挑,如纤秀婉约的南方女子,含羞地掩映在层峦叠翠之间;这里的油菜花,虽然个儿矮小,却如丰腴奔放的高原女子,大大方方地盛开在青稞碧草之中。空调车窗紧紧地关着,我难以闻到它的芳香,看到那五彩的蜜蝶翩舞其间,悠然自得的神情,就感觉自己的周身,弥漫着它的芬芳,流泻成浪漫而温情的琴曲,身儿轻盈,心旌摇荡,自己不再是自己,而是飘在金色花海里的采花仙子。
那金黄的海浪虽然高低起伏,但它只不过是巨大的碧锦上的点缀。这是一床高原上的巨大绿底华毯。
开始,看上去这张巨毯的不够鲜绿,带着些黄色,给人一种秋的凉意和萧瑟。当我取下酒红色的太阳镜时,这张华毯立刻扫去了黄尘,变得鲜绿起来,活力热烈。
装饰这幅华锦的,除了油菜花,还有一块块的青稞。远看去,这些青稞青中泛白,如翡翠玉上镶着的钻石在闪烁。
在没有金浪翻滚的远山,开着一些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花。这些花不时地移动,草地就成了碧天,上面飘飞着白红黑色的云朵,当车向它们移近时,才发现,那是牛羊。
车缓缓而上,山越来越高,而景色不改,都是蓝天抱绿海,海上卷着金黄、青白、乳白、褐红、油黑的浪花。也不知是哪位丹青妙手,画下了如此色彩斑斓、美丽壮阔的油画。不,它不是画,无论哪一位优秀的画师,都难以描绘出这样的神奇的图画,它是高原的金童,是大自然的玉女。
远远的看见,左前方有一座山插入云霄。不,应该说是山峰生雪莲。山峰像碧髻,云朵若雪莲,山脉如曲身,那完完全全是一个窕窈多情的青海女子,头戴雪莲花,凌波微步,挥舞长袖,向游人问好致意。
“这就是拉脊山,上面长着宝物——冬虫夏草。”邵导说这话时,脸溢自豪。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天便长出青草来,故得名。冬虫夏草让人感叹的不只是它的神奇变幻,它名贵的药,被人们称为“软黄金”,其实它的价格已经超过了黄金。”听了邵导的一席话,我深情凝目着那座缥缈的神山,直到它完全消失。
“前面那座山,就是日月山。”当我还沉浸在对拉脊山的向往中,邵导又兴奋地说起来,日月山上的沙土赤红,因此人们又称它为“赤岭”,上面立着日亭和月亭和一块石碑,上面书着“日月山”三个象形文字。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
日月山,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于是,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来不及为文成公主伤心落泪,也来不及赞叹唐太宗的英明之举,邵导刚讲完日月山的故事,车就到了倒淌何镇。
河水往往都是至西向东流的,而这里的倒淌河却是至东向西,注入青海湖。据说,文成公主入藏经过此地时,思乡心切,挥泪如雨,上感动天,泪河倒流。地质学家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条河也是向东流的,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它才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这便是科学的论断。然而人们总是将这科学的断语遗忘,记住的,往往是远古的神话,就是这些神话传说,使得这片神奇的土地,永远戴着神秘的面纱,让过往的行人,无限向往,无限遐想。
这样想着,前面一片湛蓝,梦幻般的青海湖到了……

2007年8月23日作